怀康市一高外的小吃一条街。
迈巴赫规规矩矩地停在路边划定的停车位中,前后左右都散乱停着小电车和自行车,委委屈屈地被围堵在中间。
馄饨店里,戚珩星占了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桌上摆着一碗小馄饨,一笼灌汤包,一碟金黄酥脆的煎饼,和用打包盒装的一份生煎。
许清致手里拿了一杯现磨豆浆,从隔壁的摊位排完队回来,进了这家小小的馄饨店。
看见戚珩星面前摆了这么多东西,她未免有点吃惊。
刚刚她确实是让戚珩星想吃什么就点什么的,但没想到她竟然点了这么多。
小馄饨是许清致要的,被戚珩星端端正正地摆在她的对面。
许清致走过去,在戚珩星对面坐下。
她把那杯豆浆推到戚珩星面前。
“你点了这些东西,等下要是吃不完怎么办?”
戚珩星倒是很会点,这家馄饨店是小吃一条街上生意最好的一家店之一,招牌自然是小馄饨,馅调的极其鲜香,这家店的灌汤包味道也不差,煎饼酱香浓郁又酥又脆,生煎则是对面一家店的特色,底酥汁浓,蘸料也是店里特调的料汁,不是单纯的辣椒和醋,在别的地方吃不到这种独家滋味。
戚珩星拆了一双一次性筷子,剔了剔上面细小的竹刺才将筷子递给许清致。
“这些东西也不算很多吧,我们可以一起吃嘛,我也不是单给我自己点的。”
其实现在的一次性筷子和十年前的那种已经大不相同了,这种筷子外表光滑,也没有那么多竹刺要剔。但看见戚珩星做出这种有点老派的动作时,许清致忍俊不禁。
今天怀康市一高要举办高三年级的毕业典礼。
许清致没有早课,也不用去巡查早读。
既然要带戚珩星重返校园一日游,干脆就从早晨开始,像曾经上学时那样,先在校外解决早饭。
说是像上学时那样,其实也不一样。来往进出的学生面色匆匆的,大多点了东西后就在路上边走边吃,厉害点的学生连带汤的小馄饨也端着吃。
馄饨店里,只有许清致和戚珩星两人坐在角落里,慢悠悠地吃着早餐。
往来上学的学生进来了一群又一群,虽然都穿着统一的校服,但脸上却映出了不同的朝气与生机。
好像读书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灰头土脸的,可一旦你长到了另一个年纪,再回过头去看,那时候尚且稚嫩的眉眼,本身就是青春。
许清致平日的饭量不算大,一碗小馄饨,外加半碟灌汤包就是她的极限了。
但今天和戚珩星坐在这里,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又多吃下了两只生煎,和小半的煎饼。
戚珩星吸了两口香醇浓厚的豆浆,有些感慨,“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灌汤包和生煎的味道还没有变。”
许清致读高三时是住校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的学生餐厅里解决,她没怎么吃过校外小吃街上的东西,后来上了班,偶尔才会来小吃街上买点东西吃。
闻言,她不免有些好奇:“真的吗,跟你上学时味道一样吗?”
许清致还以为戚珩星那时候也和现在一样,家里有阿姨在给她做饭,不会吃外面的食物。
戚珩星扫码结了账,才转头面向她,语调懒散。
“绝对一样,我可是在这条街上混迹了两年,”戚珩星说,“街头到街尾小吃店里菜单上的东西,我几乎都吃过。”
“说起来还有件事,上高中时,有时候早上我会迟到,主任知道了以后,也不给我家人打电话,自觉就去对面的生煎店里抓我,一个月里我总要被他逮个三四回,”她半真半假地说,“有几回我实在不想被他抓住听他念叨,见他过来拔腿就跑,主任气得要死,刚想追我,却被老板娘拽住了,因为我还没结账,只好叫他替我付饭钱。”
“我刚刚去买生煎的时候,老板娘还认出来我了呢。”
许清致失笑。
这会已经到了早读时间,几分钟前,外面还全是穿着清一色校服的学生,现在街上却没人了。
围在戚珩星车旁的小电车和自行车也都被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