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朱高炽肯定的回道。
“这需要为将者必须要了解棉纺、毛纺,能够调动作坊的资源,同时也要能调动其他资源。
儿臣准备分流两部分人马,一部分人去河北唐山,一部分就地建作坊。
双管齐下,山东才能真正安稳。
况且山东地区还有一王爷,一圣人,旁人去,根本压不住,唯有儿臣才是正选。”
朱棣愣住,这事倒是真忘了。
山东有鲁王,这代鲁王也是朱元璋的儿子,虽然势力不大,但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个掣肘。
另外孔家,也是个不稳定因素。
孔家在这次叛乱中究竟有没有什么作用,谁也不知道。
就算真的没,但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牵扯不到?
如此想来,最合适的人果然是朱高炽。
朱高炽这身份妙就妙在,还未被立为太子,这就是他的优势。
未被立太子,此事就不是朝廷意见,只是大皇子自己的意见。
无论处理得好坏,与朝廷完全无损,即便搞砸,事儿也不能怪朝廷头上。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他即将被立为太子,只要鲁王、孔家不傻,就知道肯定不能跟朱高炽对着干,否则事情不好收拾。
朱棣哈哈大笑,“朕准了,朕封你为镇北大将军,准你调动三军。
朕赐你宝剑一口,如朕亲临,谁若不听话,四品以下皆可先斩后奏,四品以上准许羁押。”
众人大惊,这权力太大了,急忙劝阻,然而朱棣道:“此乃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众卿不必多说。”
朱高炽欣然接受,朱高煦难受的要死。
朱高炽道:“儿臣粮草自筹,只需调动直沽水军,及儿臣的一千蒙古骑兵即可。”
朱棣道:“此时非同小可,不可轻敌。”
朱高炽笑道:“孩儿刚好有批新火铳,正好可以试试。”
朱棣点头:“朱能,你随大皇子出征。郑和,你做监军。”
“是!”两人齐声应是。
朱高炽说需要两天准备时间,两日后准时出发。
朱棣准许。
两日后,朱高炽带着一千人马前往山东。
十里亭中送行,朱棣嘱咐他万事多小心,有事要跟朱能多多商议。
朱高炽领命,喝完三杯践行酒,他翻身上马。
一千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今日不知怎么回事,落了雪,虽然小,却也格外冷。
朱高炽不敢耽搁,第一天跑了四十多里,就地休息。
次日跑八十余里,日夜兼程,除去必要时间都在路上。
五六日便过徐州,又过三两日,便抵达山东边界。
朱高炽令人停下,派出去两百余人斥候,前去探听消息。
朱能道:“殿下何必联系山东官府?”
“打成这个样子,官府还能做什么?先等着,看看前方什么情况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