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朱高炽的熏陶,如今的朱棣也学会连贯看事情,这么一想,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光造纸一个行业就能催生出多少税收?
朱高炽其实想的是另外一件事,光是刊印这一本书,就能把造纸行业推动发展,用国家的力量,来拉动经济发展,逼迫他们采取更加合理的办法。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朱棣考虑不到这么多,但也知道其中意义。
略微思索,他便同意此事。
次日大明日报刊登出一篇奇文,由太子殿下亲自撰写。
由文字院编纂的大明简易字典已成稿,诚邀天下间有金石文字、训诂学修养的大儒来京,共同鉴赏。由于人数众多,故需要考试筛选。
考试将在六月初举行。
入选后,由朝廷解决吃穿住行,但不负担路费,但字典会注明名字。
这篇文章火速成为京城最为轰动的事件。
整个儒林都将此当作一次盛事,人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
至于更加偏远的地方,他们收到文章已经是一个月后,不过距离六月仍旧有时间,上次文字院研究甲骨文,已经召集到一批金石学家。
这次朱高炽又招收,将训诂学高手全数纳入。
自三月中旬开始,陆续有人抵达,文字院为了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特意安排相应的房间,白日里这些人聚集一起,研究文字,尤其是以研究甲骨文为乐。
晚间则一起高谈阔论,想象着字典该是什么模样。
他们以为跟说文解字差不多。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不过他们闲谈中倒是也有收获。
目前甲骨文合计破解出一百余字,闲谈时倒是有所启示,又破解出三五个字。
甚至有片甲骨,已经能完整解读。
解读出来的内容叫人大吃一惊,这是商朝关于牧野之战的记载。
历史书上从来没记载详细时间,但这篇文写明了当日的星象变化,中华有最为完整的观星记录,依据此往前查找,就能找到相应日期。
这一发现被朱高炽同时登于报纸,全国儒生都疯了!
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绝非小事。
它意味着三皇五帝时期的事儿,也可以寻找到相应记录!
于是更多人云集京城,甲骨文也被制作成拓片,可以用极低价格购买,回去研究下看能不能破解。
这等文化盛事,简直把大明帝国都点燃。
以至于前来朝贡的沙米查干使者惊骇不已。
沙米查干收到租金已经是一个月前,收到后立刻派出使者团前往大明朝贡。
经历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于五月初抵达金陵,入了城看到的就是士子在城里疯狂庆祝的场面。
使者心生无力,京城里的繁华固然让他大开眼界,但这么多读书人又让他惊骇莫名。
大明该怎么战胜?
他忍不住去想,替沙米查干担忧。
进城后他便入住四方馆,闭门喝酒,他是少数文化人,深知文字的力量。
知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传承下去,能够让人以极低成本获得超越自身极限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