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盐不限量,随便买,全都是精盐。
甚至还有包装好的,十二文一袋。
看着是贵了点,但这袋子是牛皮纸,不透水,光这袋子就很值钱。
盐铺里什么样的人都有,尤以贫民居多。
这么好的盐,以前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吃得起,现在他们也能吃得起,还不赶紧买些囤起来么?
富人更是豪爽,有人拿两枚金币,直接买了两千斤,好家伙这够一家人吃上一两年了。
王半城看了看,也想买点,可一问跟其他铺子一样,都需要金银铜三种钱,直接给金属块,人家压根不收。他想找人换点,可问题是比银行那边贵得多。
最终他什么也没买就挤出去,回去后累得令丫鬟揉捏好长时间。
正歇着的他,王思农忽然来了,手里拎着布、盐还有北平府生产出的新奇玩意,喜洋洋道:“爹,看我买了很多好东西。”
王半城蹭地坐起来,望着儿子怒道:“你换了多少金银币?”
王思农嘿嘿一笑,“不多,不过五两金子。”
王半城气得直哆嗦,“这两枚金币才值一两金,你居然跑去换了五两,你这个败家子,老子今天非得打死你不可!”
王思农一边闪躲,一边举着盐布道:“爹爹,别打别打,我买了三千斤盐,一百余匹布。
还有这防风灯、玻璃杯,还有两块钢化玻璃,回头咱们可以放在自家柜台上啊。
这么多东西,五两黄金你也买不到啊。”
王半城停下,狐疑道:“你都换成东西了吗?”
“我又不傻,这些东西送到外面,说不定还能涨涨价。”
“带我去看看东西。”
三千斤盐不是小数字,用两辆马车拉回来,那马都累得吐沫子,东西满满当当摆在库房,王半城心里才好受点,他终于意识到,这钱换得很值。
过了好几日,武林门外一直人来人往,但东西丝毫不见减少,盐布敞开供应,也就是玻璃等物稍微有些少,但隔日总是能补上。
渐渐地没人再使用金银块,因为缺点是如此明显,这玩意太容易造假,里面灌铅这就不说,关键是有些散碎银子的质量真的是太差,还不如银币,与其如此,倒是不如收银币。
但是王半城也发现了不好的事。
家里的丝绸忽然卖不动了。
他们家里因为有了一百多匹布,所以给大家都做了衣服,还做了好几身,棉布做成的衣服虽然没有那么漂亮,但穿身上格外舒服。
从金陵城里流行出来的样式,即改良款汉服,穿戴方便,美观大方,相比那些繁复的花纹装饰出的衣服,更得人心。
女人穿着显身材,男人穿着显气质。
王半城去拜访其他几位老朋友,发现他们也都穿着改良款的汉服,他们的丝绸也不大好卖,不过大家都不当回事,江浙地带本来就引领潮流,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在北方的广大地区,以及朝鲜倭国的富人阶层,丝绸依旧是身份的象征。
他们总觉得这玩意就是图个新鲜,像他们似的,做好后就穿着,看着挺新鲜,但出席正式场合,依旧还是丝绸衣物,以显隆重。
王半城也认为自己多想,并不是大事,“呵呵,还是心放肚子里吧。”
然而过去一个月后,北方发生了一件违约事件,让王半城的信心遭到巨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