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在意廖东和珍妮弗·加纳的输赢。
当然,很多人也看不出来,他们只知道廖东随便改剧本,一开始珍妮弗·加纳有些错愕,但是她还是接上了台词,牛逼!
然后,就没了。
只有廖东这样的亲历者才知道刚才的戏份多么有趣,尤其是在“你觉得我的衬衫怎么样?”这句台词之前,廖东已经带入了雷恩,可以说这句台词不是演员廖东说出来的,而是一个身患AIDS的异装癖男同性恋患者说出来的。
有点像廖东拍《暴裂无声》时的状态,但也不完全像。
现在的廖东,比张保民时期多了一些掌控力,他也意识到自己当初拍《暴裂无声》的时候有很多不足,比如放的时候很痛快,也很有力量,可是需要收的时候,廖东就有些费劲了,不够自如。
收放不够自如就算不上高深的方法派。
体验派和方法派都讲究情绪失控,但这里的失控不是像疯子一样大吼大叫,那是饭圈粉丝口中的“炸裂演技”,在专业人士眼里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郝雷就曾经在访谈中说过这类现象,直指清宫戏和古装戏,什么大吼大叫,翻白眼,又黑化,又炸裂的,其实也就是表演学校大二的水平,还是那种不堪回首的黑历史。
方法派所谓的失控,是要在合适的时间表达出对应的情绪,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随意发挥。
举个方法派的正面例子,《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希斯·莱杰。
他的小丑,看似疯魔,视规则于无物,肆意放纵,极度扭曲,将那种戏谑、玩味等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希斯·莱杰无时无刻不在掌控节奏和情绪,他的小丑并不是一个疯子,而是一个智珠在握,将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状态。
希斯·莱杰把握住了小丑根植于灵魂深处的冷漠和狂妄,这才是他成功的核心。
所以希斯·莱杰版本的小丑才会那么深入人心,才会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比较鲜明的对比,就是去年《自杀小队》里面杰瑞德·莱托的小丑(另一个时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雷恩的扮演者),整体感觉比希斯·莱杰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杰瑞德·莱托的小丑太注重眼神、台词和动作设计,一眼就能看出表演痕迹,不够狂妄、冷漠和智慧,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这绝对失去了小丑的灵魂。
当然,杰瑞德·莱托并不是专业演员,他属于野路子出身,扮演的角色大多是戏保人,也就是角色突出,弱化了演员的演技,对他要求太高是不客观的,他已经表现得很不错了。
别说是他了,现在的廖东也无法做到希斯·莱杰的地步,他的掌控力不够。
不过廖东并不担心,且不说他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他在黄博的提醒下,似乎找到了一条“捷径”。
其实也不能算是捷径,无非就是以表现派带入角色,然后凭借控制力演好角色,就像两年后另一个《小丑》,杰昆·菲尼克斯做的那样,他就是表现派的代表人物。
廖东现在觉得,自己这部戏还真是接对了,起码让他找到了自己以后的表演道路,恰好这条道路,他非常擅长。
……
罗恩和雷恩的第二次见面,是在罗恩从墨西哥回来以后。
罗恩在墨西哥找到了一个被美国吊销执照的医生威斯,威斯那里有另外一种治疗AIDS的药物,这种名叫DDC的药物和AZT抗病毒药理相近,但毒性和副作用更小,罗恩亲自试验过,确实如此。
只不过DDC在美国是不被批准售卖的药物,可是罗恩顾不上这么多了,他义无反顾地做起了走私DDC的生意,他需要钱,更想要活着。
于是罗恩扮做神父,带着3000多片各种药物回到了美国,开始卖药。
结果就是很难打开销路,很多人并不愿意相信罗恩,这让罗恩始料未及,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雷恩出现了。
廖东穿着被维多利亚和小凯敲诈那天的衣服打开了马修·麦康纳的车门,并坐在了副驾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