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主演加监制,片酬和编制费入手超过5000万,赚得盆满钵满。
三部大片全军覆没,相反,两部不太被人看好的小成本电影却异军突起。
首当其冲的就是《狩猎》,在廖东和金熊的双重加持之下,《狩猎》预售就了7000万票房,比《暴裂无声》还要多。
首日更是差点破亿,直接拿到9500万票房,一天就回本了,廖东还小赚1000多万……
另外一部电影就是《后来的我们》,首日2.1亿,惊爆了一地眼球。
其实也不能说意外,因为在上映之前,《后来的我们》预售票房就达到了1.22亿。
院线懵逼了,但还是给了40%的超高排片,然后他们就傻逼了。
因为《后来的我们》开始退票了……
这是院线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以前都是小鲜肉或者小花的粉丝搞锁场,绑架排片,院线虽然恶心,但还在承受范围之内,毕竟人数不够多。
可是这次是宣传方直接下场,来了一票狠的。
具体操作就是疯狂买票,预售票房很好,数据好了自然要加排片。
片方拿排片数据出去宣传,搞饥饿营销,有不少观众就吃这一套,又被奶茶的情怀打动,怕买不到票,真的去订票了。
结果就是上映之前,零手续费退票。这时院线已经没办法了,还剩下40%的真实数据,他们不可能临时更改排片,这个工作量太大,牵扯也太多。
然后就是票房不错,上座率雪崩,院线肠子都要悔青了。
猫眼连夜发表声明,示意他们和这次退票事件无关,可是没人愿意相信,因为他们既是投资方,又是发行方……
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奶茶,现在《后来的我们》预测票房超过10亿,作为主控投资方之一,一部电影,奶茶应该就能赚到一亿以上的利润。
毕竟这破电影要剧情没剧情,要特效没特效,最贵的就是演员片酬,成本应该不超过5000万。
廖东人都傻了,他倒不是没想到过这招,其实很多人都想到过,只不过没想到有人会用。
因为这会极大消耗自己的口碑,算是圈一笔钱就跑,属于自绝电影圈了。
而且成功的条件还非常苛刻,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比如买票的时候没有人发现异样,导演的咖位和营销体量合格,退票动作够快,同档期对手全部拉胯……
冒这么大的风险,有可能功亏一篑,一般人真不会这么干。
可是奶茶就是干了,还成功了……
院线恶心坏了,可是没办法,他们还要继续给《后来的我们》排片,帮着他们圈钱,毕竟院线也不想亏钱。
不过后续的报复肯定会更猛烈,奶茶导演或者主演的电影,以后怕是很难拿到太多排片了。
结果人家奶茶根本就不拍电影了,别说当导演了,连戏都不演了……
院线很生气,但是《狩猎》却是受益者,为了平衡上座率,《后来的我们》还是被砍掉了一些排片,这些排片,都被加在了《狩猎》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