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又聊到了动漫电影,主要是《哪吒》。
其实业内一直不太看好动漫电影,这里指的是面向成年观众的动漫电影,《熊出没》和《喜洋洋》他们还是很愿意投资的。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收回成本。
一部及格线以上的动漫电影的制作周期大概是三年至五年,这跟资本的投资逻辑背道而驰。
资本投资最在乎什么?
短平快!
他们恨不得电影只拍一个月,再用一个月制作,然后就拿出来圈钱,最好是能出系列。
比如在今年一月就定档暑期档的《诛仙1》,去年11月开机,拍了不到两个月杀青,然后就宣布定档8月8日,后期制作时间也就半年。
这可是玄幻大IP,哪有时间做特效?但是资本不管,男主女主都是流量,《诛仙2》已经立项了,人家就是为了圈钱……
《诛仙1》和廖东还有点关系,456在里面演了个女二,乐华还偷偷摸摸地宣传她是一番。
偷偷拉踩也就算了,他们还把456是廖东前女友的事情拿出来炒作,给廖东恶心坏了。
本来廖东都不打算给456画面了,结果他发现还有人配合456炒作,说456觉得男主比廖东更帅……
廖东真忍不了,直接知会爱奇艺,给456换了,让你丫再碰瓷。
这只是个小插曲,但是《诛仙1》充分说明了资本对于电影的看法,他们投资电影,不是抱着产品思维,而是营销思维。
也就是说不管内容,比如故事能不能逻辑自洽,特效好不好看,他们只在乎有没有话题度,明星的粉丝多不多。
因为这是最简单的投资方式,就算电影再难看,也有流量明星的粉丝买单。
动漫电影,可找不到这些卖点。
而且之前的动漫电影票房,大多不太行。
目前最高的还是《大圣归来》,可这部动漫没办法复制,运气成分很大,有很多人说《大圣归来》的成功归于自来水,可问题在于《驴得水》的自来水也很多,票房怎么上不去呢?
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不是《大圣归来》,而是《摇滚藏獒》,6000万美金成本,票房不到4000万人民币……
所以真不怪大家都不投资动漫电影,《哪吒》也做了五年,五年以后,万一市场不需要动漫电影了怎么办?
宋哥的疑虑也在这里,他没搞明白为什么廖东这么看好《哪吒》,不但要把电影放到暑期档,还配备了中等以上的宣传规模,砸了将近一个亿的宣传费用,这就很令人费解了。
廖东笑着解释道,“我觉得《哪吒》的剧情还不错,题材也讨喜,再有就是特效,算得上是国内一流水平。”
“就这些?”
廖东又把跟王常田说的那套蓝海的说辞说了一遍,他总不能说是自己开了天眼吧?
说完之后,廖东又补充道,“而且我们公司现在有不少闲钱,总不能存银行吃利息吧?投资出去也是好的,谁知道哪块云彩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