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是康总打过来的,跟廖东确定一下深圳电影节的具体时间。
康总的意思是开幕式放在7月17日,展映十天,然后27日闭幕式,不设评审团,只有一个观众选择奖,大家凭票根投票。
对此廖东没什么异议,这个本来就是他提出来的想法。
康总还想问问廖东什么时候回国,要一起开个会,电影节可不是说办就办的,里面涉及很多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片源。
一个新兴的电影节,如果压根就没几部电影过来参加,那就丢人丢大了,尤其是廖东这种名人,大家都指望看他的乐子呢。
第一届廖东可以刷脸,把国内外自己的朋友或者利益相关的电影都请过来,后续呢?总不能年年刷脸吧?
一个成功的电影节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不然就是下一个北影节、上影节和长影节,廖东可不想做这种面子工程。
一般成熟的电影节大概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在各个地区设置选片人,比如欧洲三大,都有固定的选片人,很多电影也不需要报名,选片人就直接给报上去了。
《狩猎》当时就是杨欣通过自己的人脉,找到选片人送了过去,《小偷家族》参加今年的戛纳也是如此。
另外一种就是自主报名,这就需要利益驱使了。
还是拿欧洲三大来举例,奖项对很多人都有吸引力。再有就是交易市场,一直比较火爆的圣丹斯靠的是交易市场,这几年火起来的多伦多也是一样。
深圳电影节已经开放报名了,和欧洲三大不一样,廖东设置的条件很宽泛,不要求全球首映,这样可以靠面子找来一些重量级的电影。
比如《小偷家族》,首映放在戛纳,然后会拿到深圳进行展映。
还有韦斯·安德森的新电影《法兰西特派》也会在亮相戛纳之后来深圳展映。
这次就不是动画电影了,而是真人电影。《法兰西特派》灵感来自《纽约客》的创始人哈罗德·罗斯及其后继者威廉·肖恩。
电影分为三个部分,讲述的是一个美国报社在法国巴黎的故事。
演员阵容也很豪华,本尼西奥·德尔·托罗、蒂尔达·斯文顿、阿德里安·布劳迪、蕾雅·赛杜、甜茶……
自从上次在柏林输给廖东之后,韦斯·安德森不太服气,这次准备再和廖东碰一碰。
两人还是英雄惜英雄的,廖东打了个电话过去,韦斯·安德森马上就同意过来参加深圳电影节。
当然,也可能是来卖版权的……
同样愿意过来的还有托马斯·温特伯格的《酒精计划》,男主角是麦斯·米科尔森。
廖东邀请他俩完全是私心作祟,这俩人是前世《狩猎》的导演和男主角……
华纳、环球和派拉蒙也会送一些电影过来,《信条》就会在深圳全球首映,这个算是最大的噱头。
至于选片人,CAA帮廖东包办了,他们认识很多闲着的资深影评人、记者和小制作人,只要廖东愿意出钱,他们就愿意去全世界帮廖东挑选电影。
当然,这些人专业与否暂时还看不出来,只能慢慢筛选,电影节,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