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正旦朝
时间来到顺治三年正旦日,统兵外出的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包括负责镇守山海关的豪格,都回到了京城。
正旦作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几个节日之一,需要祭天拜神,祈求一个风调雨顺。
先是按照满洲传统,福临领大臣前往堂子祭拜天地。随后又按照汉人习俗,分祭天地坛。
福临祭天坛,多尔衮出安定门,祭祀地坛。本来祭地坛是代善的事,但他腿脚不便,只能交给多尔衮。代善本人前去祭祀贤王祠,而济尔哈朗则奉命祭祀大清门外的忠烈碑。
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忙活了几个小时,差不多是六点钟,天边已经微微亮,福临才回到宫里。路上偷偷吃了两个馒头,祭拜肚里的五脏庙。
随后又马不停蹄的前往乾清宫,拜见两宫太后。做到这还不算玩,还要回到太和殿接受群臣朝贺。
“这个道君皇帝,真是不像话,天地一起祭祀多好,非要把他分开。”走在路上的福临忍不住埋怨了一波嘉靖皇帝,一开始朱元璋觉得分祭天地费时费钱,于是修建了天地坛,一起就把天地给拜了。
到了嘉靖这,不仅把朱棣的太宗庙号改成了成祖,还在安定门外营建了一个地坛,又重新启用天地分祭。
“过几天就把他改了,天地一起祭祀,多省事。”福临走累了,一个人坐在辇车里面小声的哔哔着。
“万岁爷,太和殿到了。”
走出辇车,福临又变成了以往臣子们看到的那副模样。
说起来,这还是福临第一次在太和殿里接受群臣的朝贺。李自成退出京城的时候,太和殿的主体建筑全部被毁。
顺治二年的正旦大朝,还是在武英殿里举行的。这事代善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十分寒酸,于是先到福临,说要重修太和殿。
一开始福临有些不情愿,修个那么大的宫殿,一年可能就用上三四次,那不是钱烧的慌吗?“皇伯,没这个必要吧,重修太和殿的花费只要好几十万两吧?修好以后,一年就用几次,浪费。“
“陛下,账不是这么算的,汉初比我们现在穷多了吧,可萧何却连修了长乐未央两大宫殿,他的理由是非壮丽无以重威。”
“您提倡节俭,这是好事,可咱大清的大朝也不能太过寒酸不是?蒙古王公,朝鲜属国的臣子都要参加,那么多人挤在武英殿里,实在不成体统。”
“这事要传出去,不是让他们看大清笑话吗?”
“至于用的少的问题,我看陛下也没必要担心,完全可以把常朝之外的大朝,全部放在太和殿嘛!万寿节,正旦朝,冬至,乃至于每月的朔望朝。”
在代善的大力推动下,太和殿的重建工作正式开始,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努力,终于在顺治三年的正旦朝之前给修好了。
不得不说,和太和殿相比,武英殿就是个弟弟。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看着坐满宫殿的大臣,福临倍有成就感。
福临抬手虚扶:“诸卿免礼。又是一年正旦日,相比顺治二年,大清又多了几个省,这都是在座诸卿之功。”
说了几句开场白,福临开始颁布诏书,阿济格平定江南有功,升英亲王,尼堪随征有功,升郡王。多尔衮和多铎属于那种已经升不动了的臣子,只能加赏其家人。
其他有功之臣,也全部论功行赏。
说完功臣,三德子话头一转,宣布时宪历于顺治三年正是施行。
时宪历就是汤若望参与编撰的《崇祯历书》,虽说崇祯是福临的岳父之一。但新朝的历书以前朝皇帝年号命名,多少有些不合适。汤若望建议叫《西洋历法新书》,被代善给否决了。
作为西洋传教士的汤若望,的确为历书出力颇多,大清迁都以后,历书也是由汤若望进献。但因此改名叫西洋历法,却也大大的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