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额娘说的没错,运河直通金陵,比坐马车要方便。主要是开支会小很多,而且不至于扰民。再加上现在各地已经开始春耕,大队人马出行,容易耽搁农事。”
听了福临的解释,哲哲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那还是坐船好一点。”
从古至今,水运的成本都要比陆运要低。
“皇额娘也不必太过担心,有太医随行,如果晕船的话,可以让太医开副方子熬点药吃。停下来的时候,皇额娘也可以上岸走走,透透气。”
“其实儿臣和两位额娘一样,也没怎么坐过船。要在船上度过几个月时间,儿臣心里也十分忐忑。”
大玉儿搂住福临,告诫道:“皇儿,你如今是皇帝,你的安危关系天下。一旦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尽快尽快改变路线,千万不要强撑着。”
“额娘放心,儿臣知道。”
二月初十这天,南巡正式开始。福临,两宫太后,三宫皇后以及贤妃,分坐马车出宫。
漕运码头在朝阳门外,但是皇帝出行可不像寻常百姓那般简单,想去哪直接过去就行。正阳门才是京城的正门,福临一行先要通过正阳门,出城后转道向东,再折向北,绕城墙走一段,最后抵达漕运码头。
朱慈烺三兄弟同样随行,兰齐儿已身怀六甲,不宜出行,只能留在京城安胎。
马车走在京城里,无数百姓围观皇帝出行,福临将头伸出窗外,向热情的百姓挥手示意。马车里面坐着遏必隆,还有朱慈烺三兄弟。
“想当初朕入关之时,沿途百姓皆面带菜色,就连京城内的百姓,也垂头丧气,毫无朝气可言。如今再看,他们热情洋溢,脸上的笑容发自内心,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说起这个,朱慈烺可太有话说了,李自成进京时,京城百姓竭诚欢迎,福临进京时,京城百姓同样竭诚欢迎。可偏偏对大明的官员,将士,畏之如虎。
尤其是他在外面流浪的几个月,士人可能还在缅怀大明,可最底层的百姓却无一人怀念,有时候走在路上,他都不敢跟人说他姓朱。
“是陛下为他们分田,让他们能够活下去,所以他们见到陛下时,才这么高兴。”
“不错,从古至今,就没有百姓不想渴望拥有自己的田地,可江南之地竟有百姓宁愿荒废田地,也不愿耕种,可见朝廷的盘剥到了何种地步。”
“时移世易,明初时国家凋敝,全国上下也没几个读书人,洪武皇帝为了鼓励人读书,才决定优待读书人。”
“到了一定时候,读书人多了,就一定要及时改弦更张,否则朝廷就会入不敷出。祖制,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可变祖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这次拜谒明孝陵,你们也算是去祭祖了,只可惜兰齐儿去不了,不然你带个妻子去祭祖,不知道他会多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