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三点。
《文化新说》办公室。
方昕和其他几个同栏目的同事和实习生在忙着准备各种资料。
马乔善坐在自己平时坐的办公位上,看着桌子上摆着的晚上要播送的节目内容。
平时的话,为了节目质量,他都会从下午两三点的时候,都开始看稿子,甚至是背稿子。虽然是电台播送,但是他还是希望不管是从节奏上,情感上,还是出错率上都能够降到最少。
不过今天,他罕见的看几句,脑子里面就不禁开始走神。
今天是他最后一次播讲啊!
27年,加上那些他参与的栏目,总共有八千多期的节目啊!
八千多期!
你都不敢想象这样的一个数字,分散到27年里面,其实很少很少,但是一一列出来,真的就是往昔一点一滴地涌上心头啊!
马乔善自己也知道,这一天终究是要来临。
但是真正这一天来了,对于他来说的,是真的舍不得。
甚至是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他是喜欢这个职业,也是爱自己参与过的那么十几个栏目。其中最用心,也是最遗憾的,其实就是最后这一个《文化新说》的节目。
实际上,几年前,马乔善就是有机会内退的。当时,台里面有一个晚间档的节目空出来,那些有资格上的新人看不上这个时间点的收视率,其他的年龄适合的也都是有其他的栏目要做。而让一些刚进来的实习生,年轻人做这一套晚间节目,台里面领导也是不放心,所以,最后就让马乔善顶上去了。而且,台里面的策划,是一档文化节目,也是响应政府的号召,也只有马乔善这样的老文化知识分子能够撑起来节目的内容和质量。
这一播,就又是快三年的时间。
三年里面,马乔善播讲的内容,从传统文化,到历史文人,他和手下的助理们拼命地找各种文化资料,编辑播讲内容,争取每一期都有亮点,每一次都有变化。但是不变的,是节目少得可怜的收听率。
这也是没办法,晚间档加上并不太受多少年轻人喜欢的传统文化节目。不过,节目本身也只是一个响应政府号召,偏社会效益类的节目,所以,也就这么坚持了下去。
今天,终于到了自己退休的时间。
节目倒是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按照领导的安排,会有其他人过来接替他的位置,内容,估计还是传统文化方向。
这一点,马乔善还是非常放心的。
只是,他心中唯一遗憾的,其实也一直都感觉到心中不安的,是做了三年的节目,努力了很多,自问也没多少偷懒,但是一直没能够把这些传统文化真正传播下去。
《文化新说》的节目,收听率低,不过其实也还是有一些稳定的观众。甚至这个年代了,还有人会写信到电视台来,也有在后台留言的。留言的内容,方昕他们都会总结出来,让马乔善看。只是根据统计,这些观众基本上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年人,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更别说那些更需要从小就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历史的少年人。
这是让马乔善遗憾的。
不过,他也明白,这个年代,整个大趋势,都是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受到年轻人追捧,传统文化受到了冷落,并不只是他们这个节目。
而想要让得现在整个传统文化,国风文化兴盛起来,靠他们这个可怜收听率的节目,也远远做不到。
而说到这里,马乔善就想到了林新。
这个年轻人是这么多年来,让得马乔善印象最深,也是感觉最亲切的一个年轻人。
从那一次《千里之外》歌曲合作开始,其实他们两个人交流了很多,关于传统文化,关于国风文化。让得马乔善意外的是,这个年轻人表现出了对于传统文化,国风文化的尊重和兴趣,同时,也能够用行动把它实践出来。
从《千里之外》开始,一直到后面,虽然出的那几首歌,有三四首不是很符合马乔善的审美和观点,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身体力行,以一己之力,推动了音乐领域里面,关于国风文化的讨论。
在网上形成了很大的讨论,也让得很多年轻人接触到了国风文化,民乐这些。
这一点,是让马乔善欣慰,甚至是感觉到羞愧的。
自己干了这么多年,毫无成果,反而不如人家一两个月带来的社会效应。
果然还是要年轻人才能懂年轻啊!
马乔善一直感叹这个。
之前的这两三个月,他和林新之间的沟通就少了很多,自己也很少看网上的东西,都是方昕给他讲,给他播放一些林新的作品。甚至,听说他最近还在写武侠小说,这更是让马乔善意外的。
看来这个年轻人是真的愿意靠自己的力量,去传播这些传统文化,国风文化。
这也算是马乔善临界退休,心中唯一感觉到安慰的。
……
这么一回想,又在那里呆呆盯着稿子过了几分钟。
马乔善摇摇头,把手中的稿子放下,然后开始转身,继续收拾身边文件箱,办公桌上的东西。下周正式退休,周末休息,今天下班之前,他也是想着把东西都收拾好了。
那边,方昕等人看着马乔善在那里,发了一会愣,又开始收拾东西,心中其实也是颇为伤感。
“哎对了,方昕啊,林新他今天真的要来吗?”
马乔善收拾着东西,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问道,“节目录制的时候都快十二点了,你要不给他说,就不要耽误他的时间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关键的节目……你要不给他说说,没必要为了我专门过来跑一趟。是退休,又不是以后就见不到了,而且,我们的关系也没有到要麻烦人家过来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