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403秒,核聚变史上的里程碑,但远远不够
过去五十年间,北辰国耗巨资,耗费了10年时间,建成了蔚蓝星最大规模的磁约束热核聚变反应堆。
命名为昆仑反应堆。
花费之高,建造周期之长,远非北辰三号、或者是太乙重离子加速器能比。
能源问题,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发展阶段,都是关乎生死存亡,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昆仑反应堆,是一个超大型的磁约束氢核聚变反应堆,
包括真空室、中性束注入器、磁场线圈、变压器和中央螺线管、冷却设备、包层模块及收集器。
磁约束核聚变的作用机制,大概如下。
核聚变反应堆加热氘和氚燃料气流,使之形成高温的等离子体。
接下来,反应堆的磁约束力对等离子体施加压力,继而发生核聚变。
等离子体反应室外部的锂包层将吸收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高能中子,从而产生更多的氚燃料。在高能中子的作用下,这些包层也会被加热。
水冷回路将热量转移至热交换器,最终形成蒸气。
蒸气将被重新压缩成水,以便让热交换器吸收反应堆中的更多热量。
以此循环,周而复始。
核聚变反应要求至少持续 300到 500秒,最终目的是形成持续的核聚变反应。
那也是蔚蓝星全体“聚变人”,目前可望而尚未可及的梦想。
“陈教授,按照既定计划,我们已经在2019年实现了磁约束等离子体的300至500秒的运行时间要求,预计在2026年,实现氘-氚聚变反应,也就是一级核聚变。”
薛弘达接着刚才的会议内容,给陈星讲解道。
陈星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间。
眉头紧锁。
在明黄核试验基地,
无人可挑战他的权威,
也无人能挑战他的权威。
从他进入明黄核试验中心的那一刻起,
薛弘达自动让出主任的位置。
开玩笑,有北辰奖章的获得者在,
怎么也轮不到自己来指挥。
薛弘达很容易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昆仑反应堆所用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
其实还有个更容易接受的名字,叫仿星器。
顾名思义,仿星器,模仿的是星星。
模仿的是太阳。
那个已经持续核聚变了几十亿年的大家伙。
研究人员只需要往仿星器内部注入少量的氢,并将其加热到等离子体,就可以有效地模拟太阳内部的环境。
“未来的磁约束核聚变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另一种则是仿星器核聚变装置。仿星器依靠的是一种扭曲的3D磁场,不同于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利用的2D磁场。当然,也有些国家靠激光来约束核聚变。”
薛弘达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西川国,最近在研究激光约束核聚变,也是之前我和你们提过的惯性约束核聚变,将几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气体或固体,装入直径约几毫米的小球内。从外面均匀射入强大的激光束或粒子束,从而在小球内让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产生大量热能。”
陈星回答道,“这项技术看似前景广阔,但存在几个关键的问题,首先是靶丸要做得很精准,多方面的激光束要均匀的压缩靶丸,任何偏差都不能实现高温高压的效果。其次就是,现在靶丸是由氘和氚做的,造价非常昂贵。还有需要能够连续放射的强大激光束,目前电容和电力都跟不上。”
“没错,也是您让我们把研发重心放在仿星器上的原因。”
“全球最大的操作系统威软认为,未来十年最大的创新,可能就在聚变能源、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陈星还是要适当鼓舞下士气,以便于让大家从刚才低迷压抑的气氛中挣脱出来。
当然还有后半句话,他没有说出口。
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他陈星已经突破了。
就差这清洁的无限能源了。
“西川国研发激光约束核聚变,对整个蔚蓝星倒是好事。目前的路就这么两条,都试试,才知道哪个更好。如果大家都选择同一条道路,万一路的尽头是一片虚无,那可如何是好?有一个人走到可控核聚变的尽头,也算是蔚蓝星的胜利。”
陈星这话一出。
全场肃然。
要么还得是陈教授呢。
看问题的角度都和自己不一样。
大部分明黄核试验基地的人,都视西川国研发人员为豺狼虎豹。
视他们为赶超比拼的对象,何曾想过,他们和自己,其实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和目标。
“光说不练假把式,去运行一次我看看。”
陈星和众人来到昆仑核反应堆面前。
看了眼旁边的操作记录,
这是第十二万两千五百四十四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