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彦进西院大门的时候恰逢某一房的婶娘从门内出来,见到李哲彦竟还略带讨好的一笑。
没错,讨好。
李哲彦从没有被人这样“讨好”过,就算是曾经带着秀才的功名来到李家时也不曾有过,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他的那位好姐姐的缘故。
缓步入内,柳氏见到他回来微微一愣,随即斥责道:“你不是在书院中准备乡试吗,回来做什么?”
李哲彦敛去眸中情绪,恭敬道:“今日听闻两位姐姐都回乡省亲,浮舟下了课便匆匆回了家,儿子想着,姐姐既然回来了自然也应当回来看看姐姐。”
“两位姐姐?”柳氏不明所以,随即想到李哲彦说到李浮舟也回了家便忽然明了,“你是说...大房的那丫头也回了乡?”
李哲彦颔首,“同窗是这么说的,浮舟的姐姐回来了,故而浮舟向夫子告了假要回家两日。”
实则是他自己一点也不愿意待在书院之中看那些枯燥的文章了,凭什么李浮舟想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玩都可以,而他却要十二个时辰被按在书本上学习?
就算他不拼命学习、温书,有那本册子他照样不用发愁乡试。
柳氏却皱起了眉,“有什么能比读书更重要的,你记住,往后我们二房可都要靠你这个男丁来撑着,你若为了探望敏仪耽误了学业,考取不了功名,敏仪亦不会为此欣喜。”
李哲彦掩去眸中一闪而逝的厌烦之色,垂首称是。
他的这位母亲啊,可不是表面上那般柔软可欺的,骨子里要强得几近疯魔,他在书院中习了多少字、抄了多少文章、读了多少书都必须一一按照她规划的来完成,恨不得时时刻刻看着他温书。
他也想散学之后和同窗一道去郊外游船,在茶楼中听人说书,甚至去花楼里喝花酒...
但柳氏不允许。
“既然来都来了,就进去和敏仪说两句话吧,让她给你讲讲陛下的喜好和如今京中的情形,你以后进京赶考也少走些弯路。”柳氏肃声道。
“是。”
李敏仪没想到李哲彦竟然为了她专程从书院赶回来,心中被李哲彦的这一番“真情”感动。
她带着哭腔道:“哲彦,你一定要好好念书,待到了京城就能和姐姐作伴了...”
她一个人在京城,像浮萍一般没有人让她依靠。
李哲彦微不可察的拉了拉嘴角。
念书,又是念书...
就连李敏仪口中也离不开让他好好念书,他不是她们二人的儿子和弟弟,只是一个念书机器,被她们拿来换取荣华富贵的工具。
他想:若自己哪一日没按照母女二人所希望的轨道走,也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失望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