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突然,请问各位可曾听说过埃勒里·奎因?
没有?那各位想必也不清楚【后期奎恩问题】?
这是悬疑作品里,内含在作品构造上的问题。由于美国推理小说家艾勒里·奎恩的后期作品里,经常出现以此问题为主题的作品,因此才这么命名。
若以粗略的方式说明,此问题就是作品中被证明的【真相】,作中角色却无法证明此一【真相】。
不管是真相或实情,根本没有任何人知道。
无论多么高竿的名侦探,也没办法证明。
用太过复杂的解释也未尝不可,不过,果然还是简单明了更好一点。
因此,比方说在某本推理小说中,有一位名叫研太郎先生的登场人物。
这位研太郎先生就是犯人。
基于各种动机,研太郎先生最终杀了九曜先生。
尽管研太郎先生使出各种掩盖真相的手段,最终仍被名侦探看穿。研太郎先生承认自己是犯人后,事件圆满落幕。
不过,事情没有那么单纯。
倘若研太郎先生——其实是遭到名叫高远先生的登场人物所控制,结局会怎样?如果研太郎先生杀死九曜先生以及被当成犯人逮捕的情况,全都一如高远先生的计划,结果又是如何?
在以反转为卖点的推理小说里,或许名侦探会在最终章看穿高远先生的存在——但其实这位高远先生,实际上是被称为地狱傀儡师的【未登场人物】所操控,结局会怎样?
假如就连名字都并未出现在作品中的地狱傀儡师,是个空前绝后的催眠高手,不光是高远先生,就连名侦探与警察都受到他的催眠术控制,结果又将如何?
倘若名侦探本身是在没有【自己遭人控制】的自觉下受到操控,最终会是怎样?
要不然就是地狱傀儡师,事实上也被终极幻术师所摆布——
诸如此类。
像这样【登场人物其实遭到控制】的可能性,总是如影随形存在于作品中。
纵然可能性趋近于零,但终究不是零。
像这样以催眠术为例,虽然既极端又突兀,但是没有人可以完全否定,真相后又潜藏着另一个真相的可能性。
当然,对于能够综观整个故事的读者与作者而言,应该可以轻易否定这点。
毕竟大家都知道,作品中就连名字都未曾被提及的人物,不可能会是犯人。如果作者以【这家伙就是犯人】的方式来描述,此角色就会是犯人。
不过——
身为作中登场人物的名侦探——无法从后设的角度观测故事的名侦探,无论如何都不能证明这一点。
名侦探无法确定所有的证据都搜集齐全,无法肯定自己已经揪出嫌犯,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操控犯人的真凶并不存在。
在指认犯人的部分欠缺了确实性。
这就是——【后期奎恩问题】。
简单说来,就是可怕的后设问题。
后设。
充满后设。
若进一步解释,根本是鸡蛋里挑骨头。
也能说是放弃将作品当成一则故事来享受。
反过来说——也算是把故事享受到极致的结果吧?
或者该说是将【犯人是谁】这个推理小说的魅力与醍醐味追求到极致,结果却碰壁。
Who done it?
历来的推理小说家与悬疑作品支持者,过度琢磨如何找出犯人这件事——结果陷入动弹不得的处境。
追求着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所谓的犯人,到底是什么?
~~~·
“——所以说,就结果而言,名侦探真是个让人没有自信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