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周围的父老乡亲就不一样了,他们虽然说也是感谢,但他们还是带目的的。
比如,想杨晓燕给他们把肥料赊账,等到下年收成之后才还她的。
也有是想要她买的那些经济作物种子的。
总之基本都是抱着目的来的。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正月初几来的客人也不好将人给扫地出门。
而且人家都拿了不少的礼物。
虽说这周围父老乡亲拿的这些礼,她是打算到时候给送回去。
但是人家来了就是一片心意,不管收不收人家也是用心了。
“这样大家再相互的转告一下,让他们还想来的就不要来了。
我这里都是一视同仁,只要大家愿意跟着一起搞经济作物发展的,我也都会买种子过来分给你们。”
杨晓燕看着拿着这些礼物来的父老乡亲,就很是有些头疼。
所以不得已她值得劝告了他们一番,还让他们帮忙转化,让其他没来的又还想着要来的别再来了。
“燕儿,你怎么说都是我们看着你长大的,你现在说是要带着我们村里人做点事情,把日子过得好起来。
虽说现在我们也不知道赚不赚钱,但是你有这一片心意,我们这里的人就特别感激了。所以这些东西只是我们的一片心意,你也没必要和我们推辞。”
送礼的里面很多都是熟人,都是附近特别近的,所以这东西送来之后,让他们拿回去他们也是死活不拿,还说了这样一些话来劝杨晓燕。
看到这情况,杨晓燕也只能先把礼物放着,等他们消停下来后,她才拿着这些礼物给他们送回去,顺便指导他们该怎么开始做事。
过完年之后等到大家拜年也拜的差不多了,到了正月的十二。
杨晓燕便把熊逸杰和沈庆国也叫了过来。
又让人把村里的人都通知来开了一个会。
这个会她也没说什么别的,就是和大家先讨论了一下这里的公路问题。
看看大家愿不愿意抽出人手来把公路修一下,主要往上做两件事,就是把这泥泞不堪的公路扩宽,再往上面铺一层石子。
他们现在没这个经济能力,只能把公路上铺石子给填平。
这讨论的第二件事情,是要怎么样让村里发展起来?
修公路只是辅助,是方便大家运费一定要和运材料进村子,还有将种植和养殖的东西运出去。
而真正能让这里企改变的,就是发展种植和养殖。
她挑选了几家,让他们做养殖大户,不过没有给他们安排必须养什么,倒是让他们自行挑选想养什么。
其他的愿意的,她也都给了机会,让他们自行报名参加养殖。
但是,这个村子以前那么穷,这里的人也没有见过大型的养殖场,甚至觉得杨晓燕说的有一点点异想天开,不太实际。
所以,除了她点名的那几户之外,其他的人竟然都不愿意加入。
这最后一项种植的问题,究竟是重农作物,蔬菜、还是药材?这个话题倒是讨论的很激烈。
讨论到最后,只有少部分的人站出来愿意种经济作物的。
当然还有那么一部分是中立的,所谓中立的就是想要静观其变,看看他们这种经济作物是不是真的能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