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初露锋芒
梅圣俞又一次折戟沉沙,他失望地对老朋友欧阳修言道:“唉,看来我今生要老死场屋了。”
欧阳修诧异道:“我觉得你这次准备得挺充分呀?”
梅圣俞叹了口气,“这次来京是势在必中,可是头一场就出了状况,我对赋题知道得很少,无从下笔啊。再有是隔壁那个考生,可能也是看不懂题,不停地用指头叩着桌面,嗒嗒嗒地像鸡啄碎米似的,一刻不停。唉,你也知道我这个毛病,心里乱不得。”
对于又一次参加贡举的梅圣俞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又一次的榜上无名,再次的折在礼部试上,看来礼部考试这一关对梅圣俞来说就像是鬼门关,这次试后,梅圣俞赌咒发誓说今生再也不参加贡举考试了。
欧阳修劝慰道:“莫要轻易言败,我十七岁时,天圣元年(1023)参加随州乡试(又称解试),稀里糊涂就落了榜,连参加第二年的省试资格都没捞上。天圣四年初,倒是顺利通过了乡试,取得第二年春天在汴京举行的礼部考试资格,然而天圣五年礼部试,又是榜上无名。这届也是我第三次参加贡举了,你千万不要气馁。”
欧阳修又叫上几个人,为一天也不愿在汴京停留的方希则饯行,他在觞行酒半之时,作《送方希则序》,文中写道:“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他真心地祝愿这位老朋友总有一天会“垂光虹蜺,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
欧阳修极力地开导各位新老朋友,他认为对于举子来说,考得好自然高兴,考得不好也是正常的。他非但不刻意隐瞒自己的失败,反而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他自己的经历来开导众人,显示了一个能成大事的人的胸襟抱负和信心。
那一年礼部试的失利,丝毫没有挫折欧阳修的锐气。在家中休整一段时间后,天圣六年(1028)春末,欧阳修便走出家门外出游学,他要开拓眼界充实知识。他先到汉阳,见到汉阳知军胥偃,胥偃很看重他,极力延誉和引荐他,由此欧阳修结识了许多名公巨卿。
到东京不久,他考入国子学的广文馆。国子学是自宋朝开国七十年来独一无二的中央官办学校,下设广文馆、太学馆、律学馆,三馆分别是“广文教进士,太学教九经,律学教明律。”
然而为朝廷与世人最重视的莫过于进士这一科,也就是说进了广文馆,如同后世的学生考进重点名校。
宋朝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是科举考试,分解试(乡试)、省试(礼部试)和殿试三级。设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等科。
科目虽多,但朝廷最重视的是进士科,士子对于考取进士趋之若鹜,经国治世的人才亦多出于此科。前已讲过,进士省试共分四场:第一场试诗赋,二场试论,三场试策,四场试贴经。直到十几年后的庆历年间,考试内容才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