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效的地方政府运转体系是郡县制推行以及授田制能够顺利执行的基础,在这一点上,熊槐当初与昭阳等人商定时,不但借鉴了秦国的郡县制度,同时熊槐自己也借鉴了后世汉代的地方官制。
在这个过程中,熊槐摒弃了许多原本带有楚国特色的官职。他希望在这方面与中原各国渐次趋同,他以为只有这样,以后融合起来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冲突。但同时熊槐也不敢一刀切,全部照搬他们的官职制度,他怕因此引起楚国保守派贵族的强烈反对,最后适得其反。
地方政府的官制改革在推行郡县的过程中算是完成了,熊槐其实也有意在对中央的官制进行改革,但他以为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中央官制改革牵涉太广,触动的利益最大。一个不好,之前因为郡县推行而积累的矛盾会瞬时爆发出来,难以收场。
最重要的是,中央官制改革一定会涉及令尹、上柱国、大司马这些重要职位,其职权会发生变化,处理不好会让熊槐好不容易拉拢起来的这个小圈子分崩离析。
熊槐的想法是,中央官制的改革须得细水长流式,每次改动一到两个职位,且是从下往上的改革。
心中确定了中央官制的改革节奏后,熊槐打算明年在地方政府郡、县两级的基础上完善成州、郡、县三级制度。
之所以要在郡之上再增加一层,一则是因为三级地方制度是历史的趋势,二则熊槐曾在小圈子里提出过五大战区都构想,现在想想,划分战区应当是一个战时行为,在楚国即将全力准备变法的时候,应当尽量避免与“战”沾边,不给他国楚国依然在积极备战的信号。
伴随着郡县制的推行,授田也已经基本完成,熊槐准备着手进行兵制改革,同时将五大战区融入到新的三级地方制度中。
目前各国包括楚国基本都是全民征兵制为主,同时有也有少量的常备军,征兵制虽说兵农合一,但是战斗力实在是太弱,有时候还会影响收成。而募兵制下的职责军人虽然有较强的战斗力,但是在目前的国力以及生产力下,也不可能以募兵制为主力。
想来想去,熊槐决定在楚国推行初唐时的府兵制。
虽说府兵是由南北朝时北魏的宇文泰所创,但府兵历经南北朝、隋、唐,其形式也一直不断变化。起初,宇文泰手中的府兵全是胡人,战斗力十分强悍。后来,北朝的汉人也慢慢被吸收到府兵中。
隋朝一统后,隋文帝又对府兵进行了改革,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将一些民籍改成兵籍,扩大了府兵的征兵范围,同时下诏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真正实现了军民合一。
唐初,府兵制度达到鼎盛。与隋朝时期的府兵制相比,唐朝府兵制的政令与执行更加相对独立,其组织结构与执行功能发展得更加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府兵制。唐太宗将基层府兵组织改为折冲府,并按每个折冲府所领范围大小以及所领府兵数量多少分别定为上中下三等。
府兵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国家花费太多,便能组织起一支战斗力尚算不错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