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很是瞧不上这些望风而逃的关东商贾,他请求赢驷立即关闭咸阳四门,只进不出。
樗里疾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这只是商人为求自保不得已而为之,不好过分苛责之。眼下联军将至,大战即将开启,些许慌乱在所难免。眼下更当令国人、列国商贾放宽心,愿走愿留,细听尊便,如此方可向世人传达秦人战必胜的信念。只要他们对秦国有了信心,自然愿意留在秦国。可若是将其扣留不放,各国商贾包括咸阳国人,必会以为秦王对战胜合纵大军并无信心,如此人心更乱,局势更加难以掌控。
赢驷沉吟半晌才作出决定,令樗里疾出面劝说商坊中的商贾,令其安心,并言明秦国有信心挡五国大军于函谷关外,若是有人对秦国无信心,大可离去,秦国绝不拦阻。对于那些留下来的商贾,今后五年内,税赋将减半,政府一应采购,也会优先考虑他们。
许多人因此留下来,先作观望,大部分还是决定要走。虽然秦人并不阻拦商贾离开咸阳,但是盘查地却异常严格,许多商人都被抓了回去,理由是携带了不利于秦国的情报。
乱的不止是咸阳,各地也纷纷报来了民众的骚动。埋藏粮食,坚壁财货,已经成为风潮。河西高原靠近魏国、韩国边界的民众,已经开始络绎不绝地逃向关中,更有一些人逃往深山老林,躲避兵祸。
秦国立国以来,何曾如此震撼慌乱过?更可况是在国力如此鼎盛的情况下?
不得已,秦王连夜发布了诏书,历数秦国战胜兵威与举国全力一战的强硬心志,末了明告朝野:“本王将亲统大军迎战,必能一战大败关东乌合之众。国人尽可各安其业,无须私组兵卒,无得惶恐出逃。但有散播流言,乱我民心者,决以律法治罪!”这份王书快马兼程送往各县,县令县吏立即全数出动,到山野乡里宣读王书,安定人心。
旬日之内,秦国民众大体安定了下来。
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以耕战为本,国人好战、求战之心日盛。非但普通国人,贵族求战之心犹有过之,只因为秦国爵位不能世袭,出身世家大族,也只是白身而已。若要显贵,还须自己凭功劳挣取。秦国二十级爵位,下半段多是要靠战场拼杀来获取。是以,纵然即将面对数十万联军,秦国国内求战之心仍旧热切。
公室诸家以及孟、西、白三大族已经举族成兵,连老翁女人孩童也在竞相准备各种各样的木棍铁器,准备血战合纵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