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公孙衍一脸的为难,苏秦却明白公孙衍是在暗示苏秦,只要有利可图,魏国便可以出兵。原本来之前,熊槐欲以汝水之阴换取与魏伐秦,但是现在苏秦认为以河西为引,诱魏伐秦更有成算,而且还不用楚国付出一寸土地。
想到这里,苏秦问道:“秦国正值衰弱之时,衍相难道不欲趁此良机为魏国夺回河西、河东吗?”
公孙衍面带微笑,却没有任何表示。
他知道苏秦看出了他心中所想,但若回答之,难免落入苏秦的言语套路,陷入被动的境地。
若说不想,那是任谁也不会相信的;可若说想,必然成为苏秦谈判的利器。
苏秦知道说到了公孙衍的痛处,其不反驳,他便继续往下说,不信说不动公孙衍。
“文侯变法强国之后,先与秦争河西;后与齐争淮泗,何也?据河西以制秦,夺淮泗以抑齐。河西在手,秦无望东出,魏方可逐鹿中原。乃联合赵韩,北灭中山,东败齐,南攻楚,成第一战国。魏一时之强盛,列国惶恐。韩赵与魏反目,齐、楚亦联合伐魏,魏全力抵挡关东诸侯联攻,秦则趁机攻河西。马陵之战,魏失庞涓,国力大损,河西亦复为秦所得。然关东诸侯攻魏不止,乃有惠施‘以魏合齐楚以按兵’,齐魏徐州相王,遂关东兵止。然秦攻魏却不止,惠施之谋半效,遂有衍相合纵伐秦。然秦虽退,齐楚愈强,此非魏王所愿也,故有张仪相魏,欲借秦以制齐楚也。魏王生平所愿,复文侯之霸业耳,然无论纵横,复霸之业渺茫,何也?皆因魏失河西也!魏之霸业,始于河西,终于河西,衍相以为然否?”
公孙衍脸色肃然。他何尝不知河西对于秦、魏两国的重要性。没有河西,秦不可能东出谋天下;没有河西,魏国也无法制衡秦国;有了河西,魏国可直攻关中;没有河西,魏国始终无法安心与中原诸侯相争。
对秦魏两国来说,河西是死结。
“秦已与关东议和,此时攻之,恐有不妥。”公孙衍犹豫道。
“魏与秦讲仁义,秦何曾予魏仁义?”苏秦反驳道,“若非秦人趁魏齐争雄之际侵吞河西,魏国也不会落得今日境地,衍相切莫因仁而误事!”
公孙衍是什么人,岂会因为苏秦三言两语便被说服?他微微一笑反问道:“楚国已是第一战国,楚王因何执意攻秦,欲灭秦乎?”
苏秦面不改色,“衍相说笑了!秦乃虎狼,我王为关东诸侯计,欲将虎狼紧锁笼中,使其永世不得出笼矣!”
“魏国为锁,楚国作执钥者?”公孙衍盯着苏秦又问道。
苏秦微微一愣,随即摇摇头回道:“魏拥函谷,楚据武关,天下诸侯而能制秦者,魏与楚。魏攻河西,楚掠商於,各得其所耳。”
“若秦不敌,楚师将止于何地?”公孙衍继续追问。
“秦乃暂败,非弱旅。伐秦不易,此时言止战,为时尚早也!”苏秦说得模棱两可。
公孙衍也不计较,又道:“本相听闻楚师已攻克江州,进军蜀国,楚王欲一举而定巴蜀乎?”
公孙衍将话题转移到了巴蜀上,苏秦有些疑惑,但也暗中警惕,毕竟似公孙衍这等人说话不会无的放矢。
苏秦略一沉吟回道:“衍相说笑了!我王出兵巴蜀,只因蜀军入侵,巴苴旦夕有灭国之祸。巴王三遣使求救,我王实不忍此二国绝祀,故而出兵相救。蜀军退却之后,自然是巴人治巴,蜀人治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