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昆仑泉水
杨梅听到他介绍之后,撒娇道:“哟,你说的是太美了,想那昆仑泉,也定有着一番来历!”
贾仁道:“你说的不错!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就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映雪奇观,其水量大而稳定,传说就是昆仑圣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清凉透明,口味清醇,沁人肺腑,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因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今日的峡谷,绝壁相对,深有几千丈,蔚为天险奇观。真是,六月映雪谓奇观,泉水清凉口味甜。世人愿意来品尝,喝上一碗乐成仙。
“昆仑桥,又为天险桥,既位于格尔木南部的昆仑山下,距格尔木约有100里,是青藏路上一大险关。昆仑桥就飞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一丈二尺多,既为天险桥,它之壮观,并不在大桥本身,而是在于桥下的悬崖绝壁和万丈深渊,其是发源于昆仑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汇合而成的格尔木河,从高山峡谷奔流而下,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滔滔滚滚的河水将河谷的千板岩长年累月地冲刷,竟鬼斧神工似的穿凿成了一条深120多尺、宽有数丈的山峡险谷,其中最窄处,只有一丈二尺左右。有者赞此昆仑桥:一桥飞架两山间,犹如巨龙堪天险。两壁千仭深千尺,水流湍急声震天。
“昆仑桥的两岸,绝壁千仭,面面相对,怪石嶙峋,姿态万千,堪称一绝,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的造就了这石破天惊的美景,谷顶平坦,风景秀丽,鸟语花香,赏心悦目。谷底幽深,神秘莫测,极为险峻。
“人们站在桥上俯视,但见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险峻的幽谷中直流而下,奔腾咆哮,击起层层雪白的浪花翻滚而下,发出声声雷鸣般的轰响,震人耳廓,令人望之目眩,闻声丧胆,不敢驻足长留,使人不由得想起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佳句。有人为此赞美道:水流翻滚穿幽谷,奔腾咆哮如雷轰。游人驻足望胆寒,头晕目眩两耳鸣。位于昆仑河北岸着明的小镇纳赤台,就是昆仑泉,是昆仑圣母酿制琼瑶的水......”
他们一路同行,随贾仁来到了纳赤台小镇,来至纳赤喷泉。纳赤喷泉位于小镇纳赤台的正中,是一泓优良的天然矿泉,视为昆仑奇观,也就是贾仁所说的昆仑泉之处。
纳赤喷泉一大一小,相距为150尺,大泉在青藏路路边,泉眼周围是用块石砌成的内圆外八角形高三尺的泉台,泉口直径为四尺二寸,泉眼水深三尺,旁边有一出口。昆仑泉泉水很旺,日夜不停的向外喷涌,不时地翻起层层的小小的浪花,并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全年水温恒定为20度左右。
泉池四周,是由花岗石板砌成的多边形图案,中央一股清泉,是从池底喷涌而出,形成一个晶莹透亮的蘑菇状,将无数片晶莹的水花抛向四周围,好是一朵盛开的白莲花,又像是无声四溅的碎玉落入一泓清池,使人为之想到那闻名于世的趵突泉,可谓与其媲美,然后水流奔向滔滔的昆仑河。
至今纳赤喷泉,还流传着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在此歇脚的传说。相传,唐朝文成公主信仰佛教,是虔诚的佛教徒,为和亲远嫁到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在带着一行人马出嫁到吐蕃时,便命人随身抬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以做对她的一路保佑,平安畅行。
当文成公主一行人行至昆仑山下的纳赤台时,由于山高路远,气候干燥,随行人马一路行来,吃尽了辛苦,日复一日,风餐露宿,到达此地时,已是累得精疲力竭,口甘舌燥,气喘吁吁,难以行走。
公主本是念佛之人,慈悲为怀,宽宏大量,体恤随从,就命令大队人马就地歇息。当夜起灶做饭时,才发现附近没有水。大家无奈,只好啃些干粮充饥,和衣而睡,因无有水喝,好多随行将士,嘴唇都干裂的起了泡,有得病倒,在也起不来。
第二天早上,有人醒来,感到有一股清凉的微风抚面,竟听到附近有流水的声音,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急忙起来,循着流水之声而去,发现昨晚放释迦牟尼佛像的山头,竟被压成为一块平台,离平台不远的地方,一眼晶莹透亮的泉水喷涌而出,淙淙流淌,给人们送来了生机。人们怀着求生的欲望,口干舌燥的纷纷拥上泉水通饮一番,高声欢呼,震天动地。
随从将喜信报知公主。公主明白,这是佛主释迦牟尼有好生之德,慈悲为怀,不忍她受苦、受累,为随从的苦累而伤悲,为普度众生,使法力把山中的泉水给压了出来。于是之成公主便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予以感谢佛主的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