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大明的纸币运动
没办法去解释什么是科学技术,张平安便用知识二字代替了。
“这个知识并不是单指四书五经六义,而是指所有可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知识!”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水力风车的出现,省下了多少工匠抡锤子的工夫?研究水力风车的学识,就可以称为一门知识。”
“同样的,若是以后大明的火车运转起来,能带动多少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一种知识!”
“从最初的刀枪棍棒,到如今的飞艇大炮,这都是知识所产生的作用!”
“想要大幅度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唯有知识才能做到!”
张平安最后总结道。
朱元璋沉吟道:“所以,平安哥才大力操办禹游书院?”
张平安点了点头道:“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刘先生了……”
朱元璋沉默,刘先生的事情自己是知道的,还是得益于刘先生,自己才能招揽到刘伯温这样的人才。
又大致聊了些时间,张平安这才退了去。
回家后的第一天,张平安就做了一件事:花钱。
是的,大肆花钱!
主要是把钱花在价格相对稳定的粮食上,也就是俗称的囤粮。
和朱元璋商议了大半天,最后张平安得到了一手消息:大明要开始造钱了。
以如今大明的国力来看,市面上流通的钱币是不够的,这也导致钱币的实际价值要高,大明建立后虽然也铸造了一批新币,但铸币的速度显然跟不上大明的飞速发展。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明要开始印纸币了!
当然,纸币目前还只是大额的,毕竟纸币这东西容易仿造,如果直接推出小额的纸币被人大肆仿造,纸币的公信力就会瞬间跌到谷底。
但大额纸币就不同了,每一份纸币都留有存根,存根和票面用官印盖上,必须保证严丝合缝才算作有效,且每一张纸币都有独特的编码,用以查验和防伪。
这是现今阶段张平安所能做到的防伪极致了。
而纸币的制造,朱元璋全权交给了朱标!
用朱元璋的话来说就是张平安关于经济学的一番论述,在场就朱标最清楚,担心把这事交给别人的时候转述不清楚,导致实际操作的时候出了纰漏。
当然,只要别让自己来,这事谁操办都无所谓。
关键的点是:大明钱要多起来了!
钱一多,原本的钱自然就会贬值,按照张平安和朱元璋商议的,新钱一出来,旧钱起码贬值两成!
这还是在尽量维持市场平衡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
两成是什么概念?
张家啥都不用干,资产就得凭空少一百多万两白银!
这个亏谁肯吃!
于是,应天城内粮食价格一时间一路飙升。
按照张平安的吩咐,粮食溢价只要不超过市场价的两成,有多少买多少!
作为应天乃至整个大明,皇室之下的第一家族,张家的手脚自然躲不过有心之人的留意。
当即,有人开始跟风了。
当然,还有不少人在保持着观望。
这一部分人选择观望的原因自然是大明如今刚刚站稳脚步,往后的日子粮食肯定会越来越多,没道理粮食会涨价的。
这个时候买只会亏损。
但这些人没想到的是,粮食没有涨价,但钱贬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