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159.克制
老何的戏份不算多,第一次登场,刘帆就注意到了苏牧的演技。
对刘帆来说,高光时刻的演技固然重要,但那种时候,角色处于巨大的矛盾冲突之中,本身剧情就自带张力,表现出那种激烈的情感相对容易。
就好比哭戏,酝酿一下,哭得凄厉一点,也凑合,愤怒的戏,握紧拳头,憋憋气,观众也看不出来。
真正考验表演的是日常。
爆发的戏是演员对情绪的控制,而日常的戏才是真正的演技。
所谓的收放自如就是说的这些。
当一个演员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表现出来的时候,那他演什么都不会差。
苏牧第一次出场的戏就是这样。
他坐在摇摇晃晃的车上,用破掉的头盔装自己的呕吐物,又在需要戴头盔的时候,毫无顾忌地扒拉下旁边死掉的同事的头盔戴上,给人一种市井小民的猥琐,贪生怕死,抠抠索索的气质。
这种猥琐不是装出来的,而是非常贴合人设,非常自然的。
一看就是那种当了十年社畜的老摸鱼人了。
眼神,动作,表情的细节,很容易就让人产生代入感,在科幻的背景下,这个角色没有那么苦大仇深,反而处处展现着作为小市民的狡黠,让人觉得亲切,熟悉。
这种角色其实在戏剧和电影里非常常见,而且人物弧光也很一致,大多是在某些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是一个经典的戏剧形象。
这角色,展现弧光的部分其实难度没有那么高,真正难的就是日常表现。
要让一个角色既体现出那些特质,又不能讨人嫌,靠的就是日常的刻画。
毕竟人物弧光要是搞不好,那就是人物回旋镖了。
苏牧演的角色要是太过分,让人觉得讨厌,烦躁,那等他牺牲的时候,大家只会说“好死”,拍手称快,而全然不会有感动。
把握好这个度,就靠的日常。
“这一段戏也很不错啊。”
刘帆夸赞道。
“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苏牧答道,开始给刘帆讲解起这一段的剧情来。
中午的时候,剧组送来了两份盒饭,刘帆也没有嫌弃,就着盒饭,一边看一边吃。
吃得还特别香。
“我们以前在剧组里,如果戏份杀青了,就会在当天的盒饭里加个鸡腿,我那时候演龙套配角,盼着的就是杀青的这一天。”
边吃,刘帆还在聊着过去的事情。
他们这一辈算是见证了国内现代电影发展,最开始的香港武打片,出国去好莱坞演功夫片,又回国发展。
以前的打星,都没有替身一说的,都是实打实地本人上去,很多落下了一身伤病。
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在电影历史开创了一个专门的分类,功夫电影。
而现在很多年前的演员,别说打戏了,就随便比划两下动作都软绵绵的,根本没办法和之前相提并论。
再加上功夫电影的情节相对定式,单一,这个类型也在逐渐式微。
苏牧还是挺尊敬这些老演员的,至少人家有事是真的上,而且也为国内电影开拓了市场。
吃过午饭,两人又继续看样片。
很快,又到了苏牧饰演的老何牺牲的场景。
刘帆之前看苏牧试镜的时候就见过他的表演,那时候甚至没有场景和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