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工作的事情
侯楚还是把两毛钱还给了文玥,见其小心翼翼的把钱收起来的样子,也暗自笑起来,估计会和自己一样,留个纪念呢。
他是老油条,自然不会冷场,像老机关一样,问起了吃住方面的安排,见解决的很好,也松了口气,不过也是,现在的单位都是一辈子的,旱涝保收啥都能包。
等肖红燕回来后,侯楚给两人讲起了最近的工作,其实主要也是编《学术英语》的事情。
饶是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也还是惊掉了下巴,她们都是学俄语的,英语一窍不通,短期内压根无法用上,而且还要花心思培训调教。
有人用总比没人用强,再不济也可以安排打杂,可以让侯楚从繁复的机械劳动中解脱,见她们还没分配工位,侯楚在自己办公室找了个大桌安置下两人。
接下来的工作就变得有些乏味了,哪怕领导年纪再小,也是领导,两人都有点战战兢兢的做着事,机械的收集着各种资料、专家名录,只不过时不时要问侯楚。
他也在思索着凡例,体例、序言还有找专家润色的事情。
至于封面、版式、装帧,那就随缘了,这时期讲究实用,有个书名知道是啥书就行,就是要考虑使用的频次,用些耐用的封皮材质。
侯楚天天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每天都和两个手下加班到很晚,不过好消息是,进度也随着人数增多而飞速加快,当然,这也和侯楚发挥了钞能力有关。
..................
四九城最近有个有意思的传闻,有个及时雨小伙子每天带着粮和油之类的硬通货,拜访各路喝过洋墨水的人。
这个小伙不问过往,不问来历,哪怕你过去是个留洋的太监,只要能完善他的书,他都荤素不忌请进编写组里,当然,是以挂名+笔名的形式。
没错,这个小伙子就是侯楚,他打报告申请了粮食和油,而且他空间还有一些吃不完的,往外卖风险高,又吃不完,做个顺水人情也不错。
有部分人的确过的很困苦,特别是家里有半大小子的那种,定量肯定不够,肚子里墨水再多,难免也饿肚子。
帮侯楚编书,就能得到油和粮食,算是劳动换取报酬,在法理上也是完全合规的,不怕人举报。
收了他好处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也不会主动说出去。
可别小瞧这些人,用空间里吃不完的东西结点善缘,说不定几十年后就能得到巨大的回报。
群策群力加钞能力下,进度自然是一日千里,余教授那边还没凑够专家呢,侯楚这边已经搞了两三个编辑组了。
几边同步推进,语法部分已经完成的七七八八,就差专家审定了,就是词汇部分,涉及太多,还需要几周收尾。
当然,这也是侯楚后世的观念起了作用,只要实用,就拿来,而且是等价交换,不用觉悟、道德的高帽子扣人。
人家一听不用露真名,有东西收,还能为国为民做事,个个积极的不得了。
甚至有几个有钱的老学者还倒过来给侯楚资助粮和油,最后他一算,手上东西竟然越来越多了,只能哭笑不得的又发了一轮。
粮油这种硬通货的刺激下,四处都是挑灯夜战的学者,一来二往,《学术英语》这本书初稿还没问世呢,在四九城的学术圈子就已经闹的沸沸扬扬的。
每隔几天都有不同的单位以各种名义过来看进度,要么就是西北戈壁滩的某个神秘油站,要么就是计算所的某个奇怪代码,甚至有些超级工程的项目部。
连续肝了两周后,侯楚还好,手底下两个姑娘都陆续生了点小病,黑眼圈重的像大熊猫,他完全是把女人当成男人用,男人当成牲口用。
这种情况甚至把余教授吓到了,给他们组三人强行放了两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