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求稳与求发展
见他神色有点惊疑不定,杨厂长主动介绍到:“小侯,这位是匡老爷子,一机部分管咱们轧钢厂的负责同志,你那8吨螺纹钢就是匡老批的。”
侯楚对着匡老微微颔首就算打了招呼,只见他接过了杨厂长的话题,说道:
“我刚才在炼钢厂看钢水,结果有人来送配方,说是试制一小炉,我当时就想,这世界变换太快,是不是我老头子过时了,怎么连轧钢厂都研究配方了?”
匡老的话很风趣,简单一句话就引得会议室众人哄堂大笑起来,就连侯楚也不得不承认,这话的确有水平,三言两语就拉近了与会众人的距离,不愧是做领导的。
“我一看配方,似乎有点意思,技术细节给出了大的方向不说,还给了不少有建设性意见的建议,咱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是怕没有方向。
我当时就想,估计你们杨厂长请来能人了,所以赶紧过来看看,到底是哪里的青年才俊,能值8吨螺纹钢?
还好,我来的很及时,没有错过精彩的部分.....就是这才俊脾气不大好,说几步就要撂挑子。”
侯楚知道是说的刚才他准备跑路的事情,只是笑了笑,回道:
“刘老爷子,您说的没错,杨厂长要考虑到几千人的饭碗,肯定是要求稳;
可我们基础学部,考虑的不仅仅是饭碗的问题,而是更远的未来,甚至整个产业链。
我也不是撂挑子,强扭的瓜不甜,你们不愿意的话,我只能找愿意的来配合了。”
匡老闻言有些生气,严峻的对着与会众人说道:“固步自封,就只能被淘汰,有金元宝都不知道珍惜..........侯楚,伱接着说。”
侯楚抽出个黑板,在上面写下‘质量管理体系’,接着说道:
“杨厂长刚才说我没基层经验,其实这个就有失偏颇了,搞学术的也能在基层摸爬滚打,我还和农民兄弟同吃同住过,这些事情我再清楚不过了。”
他又写下‘车间禁烟’,道:“杨厂长在担心什么呢?其实我知道,无非就是求稳,生怕厂房禁烟之类的举动,把人惹恼了。
他们心里一旦不舒服,就会在各种方面使坏,实业生产只要有一丝疏忽,良品率就能直线下降。
甚至查不出来是谁干的,反正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心疼,不良品就不良品,一句失误就能解释。”
、“举个例子,不让在车间抽烟,他们只会认为在针对他,毕竟过去从来没禁过烟,还不是照样生产出好东西?
使坏让良品率下降,有些职工反而会认为这个做坏事的工人,在为大家出头,一来二去,厂里为了求稳,就不愿意折腾,成为了旧生产规矩的维护者。”
侯楚的话说的很直白,甚至不带一丝掩饰,匡老爷子还是很坦然的样子,可会议室其他人闻言都有点尴尬,因为侯楚说了大实话。
可以说是把血淋淋的现实切开给大家看,在座的都有基层的管理经验,马上就意识到侯楚所言非虚,有心虚的甚至不敢抬头看他。
管中窥豹,不仅仅是车间禁烟,很多明明有利的生产改动,却因为求稳的心理无法得到推广,最后大家都变的“将就”,能用就行,何必在意那么多细节?
杨厂长应该是触动最大的,因为过去很多生产制度都是他制定的,当即虚心的请教道:“小侯,你既然知道基层的情况,提出了问题,那具体应该怎么解决呢?”
这时期大部分人都是质朴的,会议室众多技术员,听到杨厂长的话也把视线集中到了侯楚身上。
“我的意思是不能让步,要坚持下去,不仅仅是车间禁烟,还要把所有的流程规范起来。
比如我们即将要上马的煤气罐项目,生产用多少辅料?用什么规格的焊机?质检要哪方面开始?如何溯源质检员?如何进行奖惩?等等........
哪怕用多大的焊丝,这种小细节都要严格规定,先礼后兵,先把观念转变过来,事前宣导重要性,要是还有刺头敢闹事的,直接果断调薪,调离,甚至降级。
你不要怕他闹,也不要怕他使坏,求稳只能守成,是干不了大事的,而我们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厂里好。”
匡老爷子最识货,他很快意识到可行性,先是带头鼓掌,随后欣慰的拍了拍侯楚的肩膀:
“小侯,你单位那边,再给你拨8吨螺纹钢,当然,是以支援的方式,能大庭广众说,自然不怕有人拿这个做文章。”
紧接着,他环视一周,杀气腾腾道:“眼光都放的长远些,咱们过去是土,但是不能以土为荣,这质量管理体系要是能成,对工业生产的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
国内就不说了,有过硬的产品,那可是能出口创汇的,小杨,这件事你负责跟进,有成果了赶紧写总结上来,这经验要推广全国!”
、“我也警告一下大家,谁是要敢龇牙,就是和全国的工人作对,到时候可别怪铁拳打在身上疼,就这样吧,会议继续,侯专家,您接着说。”
得到了支持,侯楚也没藏着掖着,把种种方案讲了出来,可能是过于震撼,很多人听了后,心里都是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很快意识到,轧钢厂要变天了!
.................
傍晚,轧钢厂食堂,侯楚正在小包间吃着饭,对座的是杨厂长。
只不过轮到他成为了桌上的客人,而且考虑到侯楚的口味,还特地做了些粤菜。
一看手艺就知道是王进军做的,只是这粤菜做的始终差点意思。
有些调味不错,卖相不好,有些却卖相好,调味差,当然,水平肯定在平均线以上,毕竟侯楚已经教了很久,只是作为师傅,见瑕疵之处,还是忍不住皱眉起来。
包间里就两个人,更别说有个一直在察言观色的老油条,见他表情,陪餐的杨厂长还以为有些不满意:“小侯,我知道您是行家,是不是菜有问题?”
“挺好的,有进步空间,这水平在四九城里还算不错。”
杨厂长沉思片刻,回道:”厂里只有个二把刀粤菜师傅,据说才学艺不久,最厉害是傻柱,可他擅长做的是川菜,所以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侯楚疑惑的看向杨厂长,真不知道假不知道?当即笑了笑,回道:“您能不能帮忙请这位师傅来,我和他有话说。”
杨厂长还真以为有问题,马上就板着脸叫食堂主任喊人去了。
虽不知道一贯和气的侯楚为啥会这样做,可他现在可是厂里花重金求来帮忙的,一点马虎不得。
人来的很快,王进军进门后,先是打了个传统手势,说道:“师傅、杨厂长,是哪里有不满意的吗?有毛病一定改。”
侯楚指了指菜,把意见一一讲了出来,从制备到出菜的种种细节讲非常清晰。
比如白切鸡,要选用3斤左右清远鸡,浸熟后,立马用冰镇,骨头里要略微带点血水,将将要熟的状态才是最鲜嫩的,不能因为做本地化,而将熟度暗自调整。
杨厂长听到师傅这一词,顿时就想明白了关系,等人走了后,笑着对侯楚说道:
“原来你是王进军师傅,诶呀,也是我的疏忽,好几千个人,关系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履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