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牙大纛,旌旗蔽空,三军浩浩荡荡得胜归来。
端王领着文武百官站在城门口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士。
赵淌为端王撑着伞,擦了擦额角的汗,“王爷,您何必亲自在这迎接?让朝中官员在这就行了。”
端王摆摆手,“今非昔比,崔元翊乃父皇钦定的正三品太子詹事,手握重兵,本王若想轻轻松松坐上皇位,势必要得到他的支持。”
“等他回京,兵符一交,手上重兵自然落在王爷您手上,有何可惧?”
“英国公府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军中之人定也不少,就算交了兵符,可人心还在。如今父皇心意不明,封了太子詹事却未封太子,可见父皇是想等他回来再做定夺。”
赵淌听得云里雾里,“这有何问题?皇上立储总不可能听崔元翊谏言。”
端王摇摇头,“父皇心里自然是早有定夺,至今未封我为太子……想来……”
赵淌恍然大悟,“皇上是想立敬王?!”
想立是想立,可如今形势对敬王不利,如何能立?
所以崔元翊就成了关键,他站在谁一边,谁的胜算就越大。
再则,这兵符交不交,何时交,还不是父皇一句话?
这万一不让他交,让他以此拥立辅佐新皇呢?
所以,崔元翊必须拉拢。
“可是,王爷您与崔元翊早有嫌隙,这万一他不识抬举,您今日不是白白遭罪吗?”
“若能为我所用自然是好,若不能为我所用,留着也没用!”
“王爷是想……”赵淌比了比手势,“可崔元翊身边高手众多,若不能一举……”
“所以,本王这样做还有第二层意思。”端王嘴角一勾。
赵淌意会,“王爷英明!”
铁蹄声声,旌旗卷着漫天尘土滚滚而来,崔元翊英姿勃发,一马当先,身后红色长龙,一直延伸到路的尽头。
站了一个多时辰的文武百官顿时来了精神,整衣敛容。
“崔世子真是文武双全,若不是知道他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是治世良才,今日这一身铠甲当真会让人以为他只是一位擅长领兵打仗的将才!”
兵部尚书何穹扫了说话人一眼,“崔世子人中龙凤,假以时日,我这兵部尚书的位置定然非他莫属啊!我也算是有接班的人了!”
“何大人,您这话差矣,崔世子已然是太子詹事,在治世上本就颇有建树,日后愿不愿意进兵部还不一定呢!依我看,封侯拜相乃是迟早的事!”
说话的是礼部尚书曾萍。
“曾大人,您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崔世子文韬武略,兵部若是能有崔世子,何愁边疆不稳?您还是想想帮我跟皇上进言,让他来兵部吧!”
曾萍摆摆手,“何大人还是莫想太多,皇上已然封了崔世子为太子詹事,想来立储一事才是当今朝中大事!且先看着吧!”
这话说得倒是不差,何穹颔首。
两人说话间崔元翊已经到了近前,翻身下马,端王领着众人迎上去,崔元翊受宠若惊,连忙跪下,“臣何德何能,劳请王爷亲自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