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战后经营
张煌言跟着冯澄世进城之后,直接上了长春门城楼。城中此时乱兵四窜,依旧十分混乱,随时都可能有意外发生。
因此,郑成功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选择继续待在最为安全的长春门城楼之中。不然,周全斌还得分出本来就不充裕的兵马来保护他。
走在城楼之上,张煌言也看到了昏暗的天色下,城中纵横交错的街道中,无数的火把光点正在移动,甚至还有几队投降的绿营兵已经被军中的辅兵押到了城下。
长春门城楼的内侧,郑军临时征用了几个大院子,以看押不断送来的俘虏。白天的大战郑军连战连胜,突进得太快,后方躲藏起来的清军多如牛毛,此时抓得让人触目惊心。
如果不是郑成功传令让周全斌停下,对方此时必然是正率领着郑军主力,在和清军主力死磕。届时,这些白天里躲藏起来的清兵一出动,他极有可能会因此漏出破绽,让清军趁机偷袭,甚至是反败为胜。
而郑清两军此时虽然已经沿着城北的河流,府衙和三司旧官署对峙了起来,但战事却没有就此停止。郑军忙着清除躲藏在城南,城西等地的清军溃兵,清军则是严防死守,在势头未起之前,扑灭军中任何反正溃逃的火苗。
一连串的失败早已经使得清军军心动摇,大部分人早就没了坚守的心思,只是因为惯性,跟着各自的军官,撤到了府城的东北角。这个时候,郑军即将取胜,清军败局已定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还有人开始自发谋划起了反正投降,甚至是砍个八旗兵的脑袋去纳投名状的行动。
不过,这些行动都因为大声密谋,被柯魁,大雅大里,牙他里等人率兵镇压,枭首示众,清军的防御体系并没有因为一两支绿营兵的反正逃窜而松动。
周全斌面临的局势则要更严峻一些,宁波府城太大了,他的兵力不足,难以展开全城大搜捕,只能点面结合,以城中的几条核心街道交汇处为节点,从城南到城北,分区域行动,同时加大力度诱降。
张煌言一路上听着冯澄世介绍,心中对于宁波府城的战事,已经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他并不是不知兵的人,听完这些之后,对战局也有了基本的判断,更是明白了国姓爷为什么那么急着把自己召来了。
“玄着,你终于是来了!”郑成功看到冯澄世领进来的人,原本紧皱的眉头登时舒展,脸上也换上了欣喜的笑容。张煌言没到,许多滞留城中的乡绅并不配合,刚刚还在和他打太极,想要继续观望局势,争取更好的条件。郑成功迫切需要一个他们信得过的人出来站台,将军事上的成果迅速转化。
“之前你不是说担心粮食不够吗?宁波府城里多的很,本藩一日之内连下两城,打了李率泰一个措手不及,他根本没来得及烧毁仓库里的粮草。就是已经点起火头的两个仓库,也都被咱们扑灭了,里面堆得满满的,全都是粮食和武备弹药。”
“那得有多少啊?”张煌言迫不及待问道,他现在主理浙东的民政工商,钱粮问题他就是做梦都在算。
“具体的数目本藩也不清楚,但宁波府城城中的九个大仓库,八个在咱们现在攻下的地方,而且其中有三个,李率泰根本没动过,另外五个也只是搬走了一点粮食和武备,被点燃的那两个仓库,曹宏锡他们救得很及时,相比起里面数目巨大的物资,那点损失算不上什么。”郑成功微微笑道。
清廷费尽心思搜刮来的物资,再一次成为了他的囊中之物。这一次的缴获虽然还没有清点,不知道具体数额,但应该足够“浙东行辕”近万大军大半年的消耗了。
“藩主用兵如神,清军只有一夜的时间作出反应,在城南甚至没有任何行动,李率泰反击失败之后,才后知后觉,开始在混乱中调动兵马转移自己固守所需的粮草军需,行动可以说是非常缓慢。”冯澄世在一边补充道,顺便又夸赞了郑成功一番。
“那可省下了一大笔钱,定海县城里面的粮食和武备几乎保存完好,咱们可以直接利用,粮食足够五千大军吃上一年的,就算分出一半来赈济百姓,也十分充裕。”张煌言如数家珍道,他在定海县城两天一夜,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清点出缴获的粮草和军备。
“就是可惜了,绿营军的军备大多达不到咱们军队的要求,大部分都只能用来训练和装备卫戍军和农兵。”
“这没什么可惜的,武备军需方面,郑鸿逵很快就会安排船只运来,那些绿营军的装备,本藩还看不上呢!”郑成功说着,突然示意张煌言来到铺着一张浙东地图的桌子前,看着地图问道:“现在定海那边情况如何?”
“龙山所,北山,施公山,还有大嵩所等地的堡垒中,都有绿营军将领派出密使和下官联系,定海后所和观海卫也同样蠢蠢欲动。若是宁波府城也被藩主攻下,那些地方的清军不是反正,便是溃逃,坚守的应该所剩无几。”张煌言自信道。
郑成功点了点头,用手指点了点地图上宁波府城的位置,又道:
“咱们军事上一定要快,政治上则可以慢一点,其他方面则是要稳,能不变的,暂时先不要变。浙东是咱们进攻江南的跳板,在北伐江南之前,江南的所有乡绅都在看着这里,政治上做错一点,将来都是要在军事上付出巨大代价的。
本藩天刚刚亮的时候,就已经派塘马去传军令了,张名振,陈六御和钱达马上就会率兵出击,江南的清军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短时间内必定不敢再派兵南下,咱们的时间是充裕的。”
郑成功并没有任何要改变浙东地方治理模式的心思,他甚至除了“浙东行辕”的文官之外,不打算再增派官员北上,而是要大举提拔当地的乡绅。
当然,政治上的大局不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一切都完全不变,明郑的工坊,钱庄,还有没收自清廷官员和汉奸的土地,依旧会在有限的范围内,建立起完全服从于明郑体制,为明郑服务的管理体系。
明郑当前的实力还不允许郑成功在浙东大刀阔斧改革,他必须要先恢复实力,收复江南,取得对清廷的战略优势。其他的事情,只能是徐徐图之。
张煌言对此也早有预料,他在潮州主政那么多年,其实对于地方治理,很有心得,许多事情不是他想做,就能做的。地方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诺大一个全局呢?
所以,这些年来,他已经学会了专注于自己的本职,现在定海和宁波两战缴获了很多物资,完全足够后面大军和官府大半年的开支了,他已经十分满意。
“下官明白,下官在宁波府也算说得上话,当初求学科考之时,便有不少良师益友相助,还有许多亲朋好友,定海县城便是仰赖他们迅速安定下来的。”张煌言拱手抱拳道。
“好,本藩就知道玄着你是能干的。”郑成功笑了笑,然后又沉声道:
“这仗打得太急,城中还有许多伱的老友滞留,现在都在军情司的保护之下,你快去见见,安抚一番,城外还有许多一早听到风声,躲起来的,若是城内的人和他们联系,或许也能让他们早些回来。现在时局还是太乱了,待在外面,始终不安全。”
“是啊,虽然咱们围城很快,但是兵力不充裕,这不过一天一夜的时间,估摸着得有数百乱兵跑了,这些人要是潜伏到乡下,到处为非作歹,烧杀抢掠,那还了得?”冯澄世也在一旁应和道。
当然了,他们并不是在威胁张煌言,而是在告诉对方尺度。不要说国姓爷了,就算是张煌言,对于浙东的乡绅们,也得软硬兼施。那些愿意合作的人,自然会自己投上来,但那些担心清军又要打回来,不愿意合作的,就得使点小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