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1995年,港股恒生指数的跌势,有港岛强劲的经济发展,以及内地发展势头更猛的支撑,率先摆脱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呈现出复苏之势。
恒生指数在去年底,跌破8000点,触底之后,已经开始缓慢回升。
TVB财经台,近水楼台,依靠港岛金融市场的第一手资讯,已经在业内树立起品牌影响力,几档专门针对港岛股市、期货、外汇市场的财经节目,以专业可观的立场,获得了观众认可。
TVB财经台,现在不仅能经常邀请到港岛金融圈的知名大佬上节目,甚至能够获得内地财政部门高层领导的专访机会,向全世界观众,提供有关内地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讯。
内地这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是投资的热土。
内地现在也有强劲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需求,TVB财经台因为所处的位置,成为内地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政策的最好平台。
TVB现有的六大频道,翡翠台、明珠台、动漫台、电影台、音乐台,业务业绩都相对稳定。
只有财经台的业绩,一直处在快速增长之中,成为TVB市值的重要的支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TVB财经台,将会和翡翠台、明珠台三足鼎立,让TVB站到更加稳定。
TVB的市值,是在1994年1月份,港股恒生指数涨到历史高点的时候,突破200亿大关的。
在那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受到港股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市值增长幅度极限放缓。
赵方林是在1992年5月份,正式成为TVB控股股东,入主TVB的。
在向TVB发起要约收购的时候,TVB的市值才45亿港币左右,股权变动,赵方林成为大股东,复牌之后,市值瞬间上涨到70多亿。
然后,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又增长了将近2倍,突破了200亿大关。
而在突破200亿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TVB的市值才增长了不到10亿港币。
TVB能够在恒生指数跌跌不休的大环境下,市值保持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业绩出色,盈利率在整个港股七八百只股票里,都是名列前茅的。
进入到1995年6月之后,TVB的市值,才迎来一波猛涨。
一方面,是因为恒生指数在过去几个月里,连续收回8000点、9000点关口,向着点大关稳步推进,港股市场大环境强势复苏。
另外一个原因,是TVB中文台,在6月份,上线了一档新节目《港岛达人秀》。
在此之前,伦敦制作公司制作的《英国达人秀》,已经率先在英格兰独立电视台上线,收视大爆,成为伦敦制作公司的又一档爆款节目。
节目版权已经被欧美多个国家买去,让开曼群岛的版权公司,入账一大笔授权费。
TVB也是购买版权,制作了这档《港岛达人秀》。
虽然开曼群岛的版权公司,也是赵方林的公司,但是亲兄弟明算账,该给的版权费,一分也不能少。
《港岛达人秀》第一季,共设置了3位评审,分别是大哥成、哥哥张和梅安蒂。
节目面向全港岛,以及宝岛、东南亚各国,乃至内地,招募奇人异士,在节目中表演自己的绝活特技。
《达人秀》这个节目类型之所以能够在后世长盛不衰,是因为民间奇人异士层出不穷。
《港岛达人秀》第一季只有10期节目,每期节目的时长只有100分钟。
前面7期是初赛,第8第9期是晋级赛,第10期是总决赛。
节目时长有限,参赛选手除了表演自己的绝活特技,还要接受评审的访问,一期节目只能安排10来位选手登场。
7期初赛,不过能安排七八十人而已。
单是港岛就有600万人,算上宝岛、东南亚华人群体,人口得有几千万。
要是算上内地,那就更多了。
所以,能够登上《港岛达人秀》第一季舞台的选手,无一不是精挑细选,万里挑一的奇人异士。
《达人秀》对参赛选手的表演,没有限制,武术、舞蹈、杂耍、脱口秀、魔术、口技、唱歌,以及更多无法明确归类的表演,只要是真本事,有过人之处,都有登上舞台的机会。
实际上,《港岛达人秀》第一季的海选,只设了港岛、宝岛北市、新加坡、京城、沪海五个分会场,参加海选的人数并不算多,只有几千人。
因为海选的时候,《英国达人秀》也在制作之中,尚未开播,所以大家都不清楚所谓的“达人秀”是怎么回事,参赛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
等到《英国达人秀》开播,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收视热潮,大家看到了这种新颖的节目形式,身怀绝技的人蠢蠢欲动的时候,《港岛达人秀》第一季海选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