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我的大国科技梦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历史的车轮

第二百一十四章 历史的车轮(2 / 2)

 推荐阅读: 我在古文化技术学院当团宠 龙族:开局成了天命屠龙者 嗜妻入命:总裁别来无恙 不装了!病弱美人是大佬 末世:开局S级天赋,先杀圣母 毒医狂妃,误惹残疾王爷 为什么高中不能有趣 地煞之主 从射雕开始的铁掌裘千仞 年代文原女主觉醒后
最新网址:hbcjlp.com

“献军,使用大型机械臂将喷管搬到工作台上,这本来就是工作台的工作,也需要演练。”

傅献军看了看高近2米的构件,再转头看到老板鼓励的眼神,只能抿嘴点头。

走到操作台前,傅献军切换控制系统到靠近喷管的大型机械臂单元。

星辰开发的两型机械臂操作系统操作模式基本一致,傅献军稍加熟悉就开始操作大型机械臂。

只见在大型机械臂强有力的末端支撑下,喷管一体化构件被平稳的转移到工位上来。

林涛看着傅献军小心翼翼操作将喷管放在中心的位置。

等到机械臂松开升起后,傅献军本人走上前确认实际的转移效果。

看到他放置的喷管基本位于工位中心位置后,傅献军兴奋笑着说:

“很好用,相信如果是电脑控制的话肯定比我更精准。”

林涛在一旁点头说:

“这就是我要求改造工作台的原因,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最好还是交给电脑来处理,当然为了避免咱们的技术人员技能遗忘,你们也需要做好产品的质检工作。”

林涛的说法傅献军当然赞同,他环视周围的组员说:

“虽然以后这些工作都将由自动化设备完成,可是你们还是需要磨练自己的个人技能,这是为你们好,明白吗?”

周围的年轻员工们对于领导和老板的决定自然无法反驳,他们自身也不愿意看到设备完成所有工作,这样他们在公司的价值就有可能被怀疑。

“明白!”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林涛在一旁指导傅献军等人操作轻型机械臂将其余零件安装在发动机上。

这个过程中,林涛频繁皱眉发现了一些问题。

那就是某些零件的安装方式,现在轻型机械臂的末端组件支持起来有些勉强。

几次尝试之后,林涛确认需要研制新的末端组件才能更快捷的完成对应工作。

林涛在星辰空间待到傍晚才离开,走的时候,那一台发动机只装配完成一半。

中间的过程是曲折的,林涛手机里下属发过来的装配适配问题记录文档就说明了一切。

当林涛的车驶离星辰空间的时候,林涛坐在后排就一直在研究这份文档。

大小问题总共17个。

每个问题后面都有简短的总结性解释,林涛看过一遍后心里形成了一个初版的修改方案。

除了要添加一个焊接末端之外,林涛还需要调整工作台清醒机械臂的数量和分布。

当然最终的方案还需要等傅献军他们经过多次尝试,将所有问题系统整理之后才能决定。

正在林涛思考这些事情时,距离他十几公里之外的某个厂房内正有一些年轻人在打螺丝。

现场摆放着好几台银灰色的火箭发动机,这些发动机正在装配过程中。

这时靠里侧一台装配到一半的发动机旁,站在地面的年轻人看着站在梯子上的中年人低声说:

“师傅,以后咱们是不是就失业了?”

正站在梯子平台上拧螺丝的中年人听到后严肃着呵斥说:

“好好干活!不该你操心的事情少操心,干好自己装配工的岗位先。”

站在地面上的年轻人闷闷点了点头,他旁边一位和他同期进厂的年轻人则感叹说:

“咱们就少关心这些事情吧,多打两个螺丝多赚点钱才是正理。”

听到同伴的劝诫,年轻人不由叹了口气。

“300吨!他们怎么做到的?简直不可思议。”

站在两人上方的中年人听到下面两个学徒的交谈没有再说什么。

作为厂里的老员工,虽然现在厂里还在装配新的发动机,可是他已经听到车间主任透露的消息。

‘除了关键项目,厂里明年之后的其余生产计划已经被搁置了,以后该怎么弄现在还不清楚。’

只是这种消息肯定是不能在厂里大肆宣扬的,现在只有领导层和一些老员工有接收到这些信息。

中年人双手并用检查面前的螺帽是否拧紧,扶正眼镜检查螺帽和零件的接合处的缝隙是否有差异。

他的心中实际上也有担忧,工作了这么些年的发动机制造厂,无论是从事业还是感情出发,他都希望厂子可以一直干下去。

只是那家私企产品的性能给了整个集团太大的压力,优胜劣汰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原则,很难改变。

大家心知肚明眼前这些正在组装的发动机以后肯定是不会再生产了,如果研究院无法研发出性能更优秀的发动机,以后厂子的生存肯定是要打上问号了。

中年人知道不仅是自己下面的这两个学徒,厂子里其他人同样在等待某种变化的出现。

与车间里一线的工人们不同,动力研究所的会议室里此时正聚集着一帮人。

“所长,上面已经停了后年以后的发动机生产计划,除了已经在规划的关键项目,新项目已经不审批了。”

张小至听着会议桌桌尾一人的发言,他没有抬头,只是眉毛间的褶皱更深了。

发言者说完看到张小至的表情,着急的同时更是有些无可奈何,最终在看到会议室内其他人同样难看的脸色后只能发出一声长叹。

这已经是这半个月内的第4次内部会议了,第一次会议是所长亲自组织召开。

后面这三次就不是他了,而是下面这些科研人员和生产线负责人发起的。

第一次的时候张小至很着急,为了应对星辰空间的挑战,他急切的想在内部确认统一步调,希望找到一个妥善的应对办法。

可是第一场会议进行的整个过程只有开场的20分钟最热烈,而这20分钟的热烈还是因为所有人都在讨论星辰空间的成功。

第一次会议结束之后,张小至知道研究所这帮人是不可能讨论出一个妥善的应对方案了。

当然作为群英汇聚的机构,不是说大家能力不足或不知变通,而是在真实的科研成果面前,有些方法总是显得无力。

不是没有人提起过发起新的科研项目研究,例如集中精力研发超大推力的大型火箭发动机,与星辰空间区分赛道竞争。

这当然是一个方法,可是张小至明白,星辰空间的挑战不仅仅来自于赤火的成功,更来自于赤火发动机背后林涛成熟的发动机知识体系。

张小至内心此时的担忧不仅来自赤火,更多的是来自那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

从第一次会议之后,后面这几次会议都是下面的人发起,原因是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变化来临的先兆。

这个时候如果不做出应对,那结果将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每一次开会开始都会有人发起新的提议,可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仍然没有形成可靠的结论。

第二次会议有人提出可以整合其他研究院所的科研力量,形成一个更高规格和更多科研资源的研究机构。

这种想法最终因为涉及机构和人员过多,而且大家以前都是竞争关系,现在要合作整合只能靠更上级的力量出面,这个提议最后只是备案记录。

第三次再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和星辰空间共享科研专利,加深科研交流,甚至可以在生产端进行代工厂合作模式,这样院所和星辰空间都能获得利益和方便。

提议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却有不少研究人员提出异议,将研究院积累的科研专利和知识与星辰空间一家民营企业共享,这里面的风险和成本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所以几经讨论后提议被否定。

这第四次会议,新的提议是只维持代工关系,院所集团的产能不可能废弃,星辰空间同样需要建设产能,双方完全有合作的机会。

这样就可以保证内部生产端的订单,而且还能通过生产解析赤火反哺科研端,最终目标是推动新发动机设计的出现。

不得不说想法是很好的,研究院在这种情况下确实占了不少便宜也能够解决当下的困境,可关键是星辰空间会同意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