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想着要不要把那个三体也提前搞出来发表了。
三体这本书在以后可是连美利坚首领都给了好评。
这也是谈论到了相对论上,孙少平有了搞科幻的想法。
孙少平:“你看过科幻小说吗?”
“科幻小说,我看过英吉利作家阿瑟·克拉克写的《来自天穹的声音》和《帝国大地》这两本。以科学为依据,小说里的许多预测都已成现实,尤其是他的卫星通讯的描写,与实际发展惊人的一致。甚至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因此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克拉克在创作中,还善于积累有关科学文化方面的经验,并以定律的方式加以总结,被称为克拉克基本定律就是其中的代表。定律一,如果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说,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定律二,要发现某件事情是否有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径是跨越这个界限,从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定律三,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这些闪烁着真知灼见的思想,对科学界有着相当的影响。这是一位很伟大的科幻小说家。但是在国内的话目前还没有出现过相关的书籍,国内并没有合适的土壤。”
孙少平:“我想试试,试着写一本科幻小说。”
“那太不可思议了。我看过你的琅琊榜,这个跨度就有些大了。孙少平,你能跟我说说你想要创作一个什么样子的故事?”
孙少平:“书名叫做三体,天体力学。想到了几个点子,浮现眼前的倒计时、3000万人的人体计算机、11维质子展开被做成微型计算机。故事的开端,从天体物理学家叶文洁说起......向太阳发射了电磁波,透漏了太阳系的坐标。消息发出后一直没有回复,直到八年后她收到了一份回复,翻译出来也只有一段话:不要回答。......人类真正的危机刚刚开始。”
孙少平想着把时间背景稍微的改一下,能够更加的贴切。
“十一维质子?”
“把11维的质子展开成二维,在上面打印电路制成的超级计算机,再把质子重新收缩成11维,这样它就具有了智能,由于质子的质量非常小,可以接近光速运动,因此只需要4年多的时间就能到达地球。4颗质子都是双双经过量子纠缠过的,经过量子纠缠后的两颗质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够实时联动,地球上发两颗,三体星上留两颗,这样就能实时看到地球上的情况。”
“孙少平,这是一个天才的设想。三千万人体计算机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你这个脑子真的是,我敢保证,你也会成为一个像克拉克那样的伟大科幻家。”
周边还有几个人听着他两的对话。
但是压根听不懂。
不少人不懂物理,很多是乡土文学作家。他们很多一部分连计算机是什么都不知道。虽然计算机这个玩意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但至少还要等个十来年才开始在国内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