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册封,质疑
随着楚霸王项羽出声,一众文武大臣们方才站立起身。
项羽扫视众人一眼后,目光看向了萧何,威严开口道:“萧何听封。”
萧何站了出来,再次毕恭毕敬地跪拜而下,道:“臣在。”
项羽道:“你治理楚地功勋卓着、能力超群,今孤王册封你为楚国令尹,统领楚国政务,兼战时粮草总调度官一职。”
此言一出,下方的一众文武大臣们皆是向萧何投来了艳羡的目光,当然其中也不乏妒忌恨的。
原本的楚国令尹宋义,心中就非常不是滋味。
但,他也无可奈何,即便有再多不满,也只能深埋在心底。
陈平、范增等文臣,虽然也想得到令尹这个职务,但是奈何他们在治理国家、处理政务方面的能力,确实不及萧何。
这些人也有自知之明,只要萧何在,萧何便是最好的令尹人选。
自从萧何担任楚国左尹以来,其创造的成绩,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他人没有谁能比他做的好。
萧何不仅数次快速为前线筹集得大批粮草,还将楚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得到百姓们交口称赞。
并推行了着名的《九章律》……
项羽册封萧何为楚国令尹,亦算得上是实至名归,令人心服口服。
萧何重重一叩首,道:“臣领命,定不负大王所托。”
他的内心里,亦是充满激动。
其实,萧何在很早之前,就有当丞相的志向,楚国令尹便是丞相之职。
如今,萧何终于得偿所愿,自然是心中激动莫名。
同时,他暗暗下定决心,要为楚国、为楚霸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站在楚霸王旁边的项隆,亦是深切明白这一点。
他对萧何担任楚国令尹,同样是举双手赞成的。
有了萧何管理楚国后方,为前线统筹粮草等,老爹便可放心在前面金戈铁马、征战天下了。
另外,项隆对于楚国的官制,亦是感觉有些怪异。
不过,目前他并没有向老爹提出这一点,他决定等老爹统一天下后,再向其提出改革官制的意见。
楚国的官制,在整个春秋战国众多诸侯国中,皆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历史上,楚国的执政者在春秋初期称为“莫敖”,为世袭制,楚国大族屈氏世居此职。
莫敖的地位十分显赫,总领政治、军事,拥有率兵出征和主持盟会等大权。
后因权势过大,危及楚王,楚王于是“威莫敖以刑”,在莫敖之上出现了令尹,“令尹斗祁、莫敖屈重”。
从此之后,莫敖或设或不设。
令尹成为楚国的执政者,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丞相。
令尹的辅助者,是左、右尹。
令尹之下是司马,在楚国权位也是很重。
司马主管军事,战时带兵打仗,平时掌管军赋和军队装备,有左、右司马作为副手。
左徒,其地位亦是相当重要,爱国诗人屈原就曾官居左徒。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受到怀王的信任,权重一时。
司败,乃掌管刑罚狱讼的官称,司败相当于中原各国的司寇。
师、太师,乃是负责对王子管教的职官。
史官,又称左史,与中原御史的职能相似。
楚国官称以“尹”为名的极多,除政务官令尹,左右尹外,还有乐尹、宫厩尹、芋尹、陵尹、清尹、连尹,等等,这些“尹”前一、二字,当是指掌管的事务或地点。
卜尹,就是掌管占卜的事务官,专司占卜吉凶,也称卜师。
乐尹,就是掌管殿廷乐律的官员。
宫厩尹,就是为楚王掌管养马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