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就去吧”。
俺巴孩这一走带走了3000多张嘴,为兵团减去了一小部分负担。
张之庆将那1万工程兵调走了,伙同乙级劳改纵队,共16,000余人,8000人被调到了乌拉特后旗,狼山地区的峡谷隘口,一些峰口,建造棱堡烽火台,以及一些小的营城,来抵御后面游牧部落的威胁,另外8000人被调到了位于乌兰察布的蛮汉山,来抵御东北方向游牧部落的威胁。
另外张之庆上书兵部,把冬天来自草原腹地蒙古人的威胁都详细的讲了一遍,主要说进入冬天之后,牧民们因为募资匮乏,被贵族利用裹挟的劫掠河套威胁,以及自身兵团缺少粮食的情况,都描述了一遍。
对于冬天蒙古人的威胁,兵部的那些大人们是一致赞同的,尤其是那些开国功勋国公们,都不由得夸赞张之庆这个年轻人很有战略眼光。
最后调拨粮食的事情,老朱批准了。
兵团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物资匮乏,终于等到了北平的来信。
粮食顺着京杭大运河,一路来到了北平,这次老朱调拨了50万石左右的粮食,如果按吨的算的话不到1万吨左右,节省一些,应该能够坚持一些时间。
北平卢沟桥,张之庆一路风尘仆仆的,从五原一路赶到了北平,一路上艰险万分,尤其从包头进入乌兰察布之后,一路上看到马匪四处劫掠,最终还是在察哈尔右翼前旗进入张家口了。
卢沟桥上特意来迎接的朱棣,看着风尘仆仆的张之庆,不由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张兄,咱们有些时日没见了,你在河套搞出来的动静还不小啊,尤其你那军制改革,我爹看了后都心动不已,下令让一部分边军,也照着改”。
张之庆听完这话,顿时心里一惊。没想到自己这只小蝴蝶煽动一下翅膀,连历史都改变了。
“真的假的王爷?我读书少,你可甭骗我啊!”。
“当然是真的,本王还能信口开河不成?”。
“卧槽!”。
朱棣和张之庆一路并肩齐驱牵着马闲聊着,“王爷最近可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之庆发现自己几乎快与世隔绝了,朝堂上的事情,自己从来不闻不问,除了洪武14年发生的这几件大事,比如说9月至明年闰2月平云南之战,以及后面的百万汉民填云南,基本上没什么灵通的消息。
“哈哈哈,你还不知道吧,好多事情都是因你而起的,比如说前段日子朝廷推广石炭,让江南各地以及北方一些木炭商怨深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