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川突然惊醒过来,他突然回想起袁绍大军是靠什么前往青州了,不是走陆路,况且南侧平原国已被包围,无路可走了。
而是渤海湾水路!
那么赵王刘羽觊觎和垂涎的战略物资,不久呼之欲出了吗?——
“渤海水师!赵王刘羽觊觎的是渤海水师啊!我怎么忘记这一茬了!大航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海军啊!”
若是可以早一点想到渤海水师,易小川就能利用这一点,布局更多的谋略战术,何至于走到这一步?
但这世上没有如果,此时易小川他们还被高览和太史慈率军合围,都要插翅难飞了!
“报!~~~前方数里发现敌军骑兵踪迹!”传令兵突然快马加鞭来报。
一般这种骑兵踪迹,十有八九是敌军斥候,那么很快就是敌军正面部队了。果然没有过去多久,震动的马蹄声回荡四方。
易小川知道敌军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从前路包围上来了。渤海郡虽然地处海河平原,土地肥沃,但同样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他们步卒居多,面对骑兵的包围,届时怕是插翅难飞!
“怎么办?”
易小川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束手就擒。可若是他一人,凭借其高强武艺,还是可以脱身的。但他部下数千将士,总不可能将他们抛弃吧?
一时找不到办法,但他们还是立刻转向,向着山林险隘、沼泽水网的位置行去。不得不说,天无绝人之路。在一处密林中,易小川竟然发现了脱身的办法。
“嗡嗡嗡——”
望着上方盘旋的蜜蜂,以及那硕大的蜂窝,易小川喜上眉梢,大喜过望:“马蜂窝!立刻命令众将士就地取土,图谋果露的肌肤上!”
“将、将军,这是为何?”
副将听着越来越接近的马蹄铁,早就吓破了胆,根本不明白易小川的战略。
易小川笑道:“我们利用马蜂脱险!”
……
轰隆隆——
此时绕道从前路包抄过来的将领是太史慈。
他与高览联手,击溃易小川统率的袁军后,就果断让高览在背后牵制易小川,而太史慈统率骑兵绕道前路合围。
之所以突然有了这么多骑兵,还需要多亏主公兵不血刃夺下幽州,有了幽州养马场的战马,又利用冀州四通发达的水泥路,战马已经抽调到数郡。
而身处前线的将士,自然是第一时间得到战马!
得益于北方将士多是擅长马术,并且马术也是赵王大军的必备课程之一,再加上有着‘双马镫’和‘高桥马鞍’这两大神器。
太史慈和高览五万多大军中的步兵,很快转换成骑兵。正是这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暗中绕道,包抄前路,方才让易小川一时不察,陷入重围之中。
太史慈绕道前路包围,自然是深入敌内,这也是危机重重的。但他以身犯险,身先士卒,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发觉敌军的统帅,竟然是那位易先生!
这位连他们主公都重视的“易先生”,不仅谋略过人,连统兵作战的能力也如此出色。
虽然面对太史慈与高览联手,连战连败,根本没有力挽狂澜和摧枯拉朽的军神姿态,显得只是平常将领水准。但他们毕竟是两将联手!
若是单打独斗,不会赢得这么轻松!
所以那位易先生,也不是真的那么不堪。行军作战,统帅能力,其实非常强大!
这么一位有勇有谋的敌人,如今找到机会,太史慈和高览自然需要斩尽杀绝!
随着斥候逐渐传回情报,太史慈一点一点的靠近易小川。哪怕对方率军逃亡山林险隘地界,太史慈依旧没有安全起见撤退。
骑兵虽然需要在开阔地带与敌军交战,这样才可以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但他可以不用深入密林,在外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徘徊,运动战,游击战。
只是!
就在太史慈率军杀来的时候,易小川竟然列阵相待,看起来似乎想要与他一较高下似得。然而此时不仅前方有太史慈率骑兵杀来,后面还有高览率军追杀。
易小川此时的战阵,面临前方,而没有顾及后方。对抗太史慈可以说的通,但问题是,对方难道不顾及后方的高览大军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反而引起了太史慈的怀疑,没有冒然前进。他没有让骑兵按兵不动,骑兵的优势就是机动性,自然需要利用,令其游弋在四周。
徘徊的同时,也可以侦查敌军有没有其他埋伏,或者还有什么阴谋诡计的伏兵。
此时拖延时间,优势在太史慈,而不是易小川!
但就在此时,前方的易小川突然策马杀来,太史慈周围的亲兵护卫立刻将之拱卫起来。
只听见易小川远远喊道:“太史慈,可敢出来斗将?”
“两军交战,吾身为主帅,岂能擅离职守,逞匹夫之勇?”
太史慈委婉拒绝,倒不是他害怕易小川,原历史敢与小霸王孙策单挑死斗,更是发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这种勇武的悍将,绝不会害怕敌将的挑衅斗将!
但如今太史慈是统帅,而不是领将!他不可能抛下这些骑兵部下,一时兴起,技痒难耐跑去与敌将斗将。万一这时候有意外发生怎么办?
身为统帅,就是需要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在中军,指挥调度,避免任何意外出现而得不到指挥官的指挥!
“哼!贪生怕死却还如此强词夺理!”
易小川策马靠近,豪情万丈道:“若是你怕死,可以让你周围的亲兵护卫一起上!”
咻——
一支羽箭直接射来,插在易小川前方数米远,深入地面,尾羽还在颤抖时,冷肃的声音回荡出来:“再进一步,乱箭射死!”
其实太史慈很想直接下令,将这位易先生乱箭射杀。但大汉也有不成文的规矩——比如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比如两将斗将,不可偷袭!比如敌将搦战,不可群攻!
名望在大汉尤为重要,若是一个人声名狼藉,将寸步难行。
太史慈不想落得一个胆小怯弱,不敢斗将,派兵偷袭,没有堂堂正正之风的骂名!
“汝退回去吧,吾不会与汝斗将的!”太史慈沉声说道:“退回去,两军开战!”
“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有古人之风。”
易小川由衷感叹,不管是北海救孔融,还是扫荡江东,都可见太史慈的信义!
但可惜,如今他们是两军交战,他们是敌非友啊!既然诱引不出太史慈,易小川也不在拖延时间,对着部下下令道:“动手!”
“哗啦——”
“嗡嗡嗡——”
埋伏在树干上的士卒,立刻将马蜂窝抛下,易小川果断策马后撤,同时往脸上抹上泥浆。
出于思维惯性,太史慈以及周围的部将,下意识抬首望向上方,手中的武器已经条件反射的出手。眼看着一个庞然大物逐渐跌落下来,直接挥手就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