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高要也不是善类,他可是曾经权倾朝野的赵高,他可是活了几百年的长生者。他也在暗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为自己保驾护航。
高要的柔情,只为孙尚香一人绽放,就这么简单!
江东风风雨雨,但高要一直在为孙尚香保驾护航,遮风挡雨。只不过这傻妮子不知道而已!
在孙坚康复过后,江东集团的战略安排也终于决定下来了。
“主战派”获得了胜利!
对赵王刘羽的态度,他们江东集团选择主战!
其实从高要给出“长生者血脉”救回孙坚那一刻,就已经意味着“主和派”输了!
孙坚是主战的,他这位扬州牧、统治者若是全盛时期,可以镇压一切宵小,一切反对的声音!
不过是因为伤寒症,以至于群龙无首,人心惶惶,这才给了主和派机会!
高要是“主和派”的,他想要将江东投给赵王刘羽,壮大赵王的势力,让他尽快反攻京师洛阳,尽快击杀易小川!
但高要无法拒绝孙尚香的请求,就好像现在他可以为了孙尚香扫清一切黑暗,让她在朗朗乾坤中平安喜乐、快快乐乐的成长。
……
议事厅。
这一次孙坚端坐上首,龙精虎猛,气血澎湃。哪里有一个月前那般苟延残喘,命不久矣的灰败气息。
这一个月时间,孙坚身体得到恢复,但天下大势也发生剧烈转变。
曹操得到崤函之险,染指长安,一马平川,夺下关中平原只是时间问题。
赵王刘羽与袁术还在隔着淮河对峙,之所以难以进兵,是赵王手下骑兵无法度过淮河,没有水师相助,淮河天险,可挡百万骑兵!
但赵王刘羽显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夺下徐州淮河以北的地盘后,在巩固后方,一直想要让海军舰队从淮河入海口进入。
若是让赵王刘羽成功,凭借淮泗流域的水网,他们可以顺利度过淮河,袁术大军将无法阻挡,必定败走广陵。
正因此,袁术大军疯狂反扑,派遣水师舰队扼守在淮河入海口,避免赵王水师进入淮河刘羽。同时扫荡广陵郡一切反对势力。
从徐州南下的刘关张三兄弟,在东阳、堂邑与袁术军队相遇,爆发大战。最后刘关张兵力不足大败而退,顺着中渎水道逃入长江。
长江上面也不太平。
赵王刘羽在淮河入海口久攻不下,只能转而借道长江入海口,想要逆流而上,通过中渎水道北上广陵,夹击袁术大军。
但问题是,若是让赵王刘羽的水师逡巡长江,威胁的可不仅仅是广陵郡的袁术大军,还有江东啊!
既然他们已经选择“主战”,那么自然要反对赵王的海军舰队逡巡长江,在长江建立营寨根据地。
可要怎么反对,才不会被赵王有机可乘?
袁术僭号称帝,赵王出兵征讨袁术,这可是正义之师、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他们反对赵王,那是不是相当于联手袁术这个乱臣贼子?
稍有不慎,就会被赵王攻讦!
所以他们必须慎之又慎!
文臣武将群策群力,就是在商议这个对策。
“将军,吾等必须迁都!”
这时候,周瑜却在这种商议中,发表了不同的观念,却是直指核心,对如今的江东集团最重要的一点:
“吾等定都吴郡,看似处于江东富庶之地。可距离长江太远,稍有意外,就是鞭长莫及,进退不便。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时间每时每刻都是无比珍贵,将延误战机!”
文臣武将颔首,深表赞同。
吴郡处于江南深处,进退不便,实在不利于进攻和防守,对战场的走向不能得到第一手情报资料!
这是非常致命的,延误战机啊!
孙坚问道:“公瑾认为吾等应当迁都哪里?”
“吾等原本打算秣陵,但如今丹徒反而最合适了。”
周瑜紧皱眉头:“丹徒扼守长江入海口,与广陵郡广陵县隔江而望,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这里属于江东的门户,扼守长江南岸。北上广陵,西进荆州,南下东海皆可。”
丹徒也就是未来的镇江,此时上海都还没有出现,这里就是长江入海口,可见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多么重要!
原历史中,东吴就在丹徒定都过一段时间。当然后面迁移到秣陵,定都时间最久,兴建石头城,更名为建邺,也就是南京城!
“公瑾乃长远之见!”鲁肃颔首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周瑜的分析,让在场众人回想江东的堪舆图,旋即双眼一亮,惊醒过来,十分的赞同。
孙坚颔首,正想要应允,这时候高要进言道:“吾觉得秣陵更适合一点!”
“哦?”孙坚问道:“高先生有什么不同见解?”
众人将目光望来。
高要回答道:
“秣陵居山川形胜之地,可为都。并且秣陵在丹徒以西,更靠近荆州。距离九江、庐江等郡不过一江之隔。众所周知,若是夺不下九江和庐江,江东将无险可守。”
众人有些惊疑不定,明明主和派的高要,竟然说出了这种纵观全局的战略之见!
孙坚与荆州刘表可是死敌啊!
当初孙坚在袁术派遣下攻打刘表,被黄祖部下暗箭所伤,若非高要的“长生者血脉”救助起死回生,差一点就要一命呜呼了。
生死之仇,不共戴天!
所以江东和荆州,必将是二虎竞食,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孙坚攻略荆州只是时间问题!
而九江郡和庐江郡,这些都属于扬州六郡之二。未来东吴文臣武将句句不离的“江东六郡”、“东吴根基所在”,这里的六郡,就包括庐江郡和九江郡!
这两郡都在长江对岸(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淮南)的地方,也就是袁术掌控的地盘!
守江必守淮!
其实就是夺下这两郡,扼守淮河。属于核心地区、战略缓冲地带。
这两郡不在江东手中,那么江东将无险可守!
长江自成天险,但问题是,长江中下游漏洞百出——采石矶、燕子矶、瓜州,这些地方可都是易攻难守之地!
没有庐江郡和九江郡,敌军若是有水师舰队,可长驱直入、直捣黄龙,江东无险可守,进退不如!
所以原历史中,孙权一直组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是为什么?
因为这是北上夺下庐江郡和九江郡的唯二水路通道,他的目的是夺下这两郡缓冲地带!
夺下淮河的核心地区——庐江郡和九江郡!
所以只要孙坚还有野心,不是固守江东那么简单,还必须要夺下庐江郡和九江郡,还需要蚕食荆州地盘。
如此一来,方才可以做到鲁肃“榻上策”三分天下的地步!
高要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和分析,战略眼光已经非常出色了!
“可若是定都秣陵,赵王水师从长江入海口西进,吾等将鞭长莫及了……”
“秣陵距离丹徒也不过半日行程,可分兵驻守。完全可以在赵王攻打时立刻驰援。
可若是兴师动众的在丹徒定都,最后发觉地利环境皆不如秣陵,或被荆州刘表借机偷袭来不及回援,最后又要改变都城,岂不是劳民伤财?”
“荆南五郡反叛,刘表此时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哪有余力反攻江东?但赵王可是眼前大敌啊!”
“赵王如今与袁术对峙淮河,旷日持久,战况胶着。等他击败袁术、夺下淮南,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吾等难道就坐以待毙?不知图谋荆州、庐江和九江?不知借刀杀人?不知未雨绸缪,壮大己方势力地盘?”
“……”
高要与周瑜等人唇枪舌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高要反对的理由很简单,他就是要让赵王可以顺利从长江入海口逆流而上,若是真的定都丹徒,未来他们首当其冲,都要与赵王正面交战。
这不管是两败俱伤,还是占据优势,都对高要“壮大赵王、反攻洛阳”的战略想法背道而驰。
定都秣陵,也就是未来南京城附近,靠近袁术地盘,淮南地区的庐江郡和九江郡,以及靠近荆州地区江夏、长沙、桂阳等地,挑动江东集团和袁术、和荆州刘表的纷争。
这才是最符合高要利益的!
最后争执不下,众人望向孙坚,高要幽幽补充道:“据说秣陵有龙盘虎踞之势!”
就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孙坚心下坚定,果断颔首道:“高先生足智多谋、深谋远虑,吾觉得秣陵最合适吾等移都的最佳选择!”
龙盘虎踞,就是有龙脉,有帝王气息的意思。
孙坚忠君爱国,但从他私藏“传国玉玺”就能看出来,他也是有些野心的!
这不是正合他意吗?
“吾等/末将/臣等遵命!~~~”
孙坚都答应下来了,他们反对拒绝又有什么用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