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司藤:风雷九影 > 第186章 鬼蜮伎俩

第186章 鬼蜮伎俩(1 / 2)

 推荐阅读: 破弦 我死了一亿次 洪荒之神皇逐道 穿书年代,咸鱼女配躺赢了 被全网黑后我在慢综直播追夫 抗战:浴血太行侧 西游:强行拜师老子 崇祯二周目:什么叫大明第一勇士 皇后她不务正业 开局账号被封,反手逼疯游戏厂商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186章 鬼蜮伎俩

初入石壁黑洞时,缓缓沿着通道顺势而下,行至不久,便听有山涧溪流,想来是外面河流渗进来形成的地下水。

水流透彻,碧而水清冽,水流冲刷岩壁,周围乱石参差其中,水流又顺着通道缓缓而下。

至此,叶良望着涌满通道的水,微微一怔:“我前些年来时,这里可不曾有水!”

“哦?”司藤闻言诧异,又开口:“沧海桑田,短短几年变化之大。”

说着便涉水而渡。

才至中流,叶良只觉左足剧痛,似被虫蛇蜇咬,猛地一下蹦出水面,往通道石壁上一靠。

便见脚踝处有一怪虫,口器尖利,正刺入皮肤,似蚊虫吸血般。

叶良大骇,意欲扑杀之,急忙伸手拍开,而此时左脚踝已然肿的不能行动,触之剧痛。

接而脚背也受到影响,肉眼可见的浮肿起来,肿处形状怪异,时而如蜂窝,又似漩涡,更甚者直直突起,状如初生的蘑菇。

其状变化百端,诡奇怪怖,更是痛不可忍。

云华惊讶之余,亦是提腿查探,就见有四五只怪虫攀附在脚踝上,怪虫形如蚂蝗,却有两对薄翼,正用口器刺着皮肤,但因云华“皮厚”,无法刺破。

更奇怪的是,这怪虫竟然能在如此湍流的水中行动自如。

司藤见到虫子起先一惊,可微微一思,她隐约间好像想起了这虫子。

曾听丘山所言,凡被此怪虫叮咬中毒者,肿块过三寸,必死无疑,而今看叶良的毒肿隆起,已过两寸。

且满腿肌肤已然是有紫黑之气密布,似蛛网缠络,触目惊心。

但不知如何解毒,且此时正处荒野僻地,更无可寻救,俨然是等死之际,大限将至。

蓦然间,司藤瞥见石壁上耸颤,一只赤红色蟾蜍跃入水中,片刻后又重新逆流游回到石壁,而宽大的嘴巴处正咬着怪虫。

怪虫挣扎剧烈,蟾蜍一个人不留神便让之飞走。

但蟾蜍却不急不燥,朱舌疾吐,闪电般又将怪虫卷住,顺势吞入口中。

司藤心中一动,这蟾蜍能捕食怪虫,想来不惧怕怪虫毒素,或许亦能解毒,也未可知?

于是便让肩上的渡鸦将蟾蜍叼来。

蟾蜍过于丑陋,又见蟾蜍背上溢出脓白色毒汁,便不想伸手去接。

就让渡鸦将蟾蜍叼去给叶良,又对着奄奄一息。叶良说道:“你用这蟾蜍身上的毒汁抹在伤口处试下,若不然便一口吞了吧,总比等死强。”

如今也只能如此,所谓死马当活马医了,叶良颤巍巍地接过,正准备将蟾蜍背上的毒汁往脓包上抹去。

可是那蟾蜍却将蟾嘴凑向毒肿,鼓腮猛吸,毒质与鲜血狂涌而出,滴石石烂,石壁青苔沾之尽枯。

蟾蜍连吸数次,叶良脚上黑气逐渐退散,继而毒肿平复。

叶良喘着粗气倚靠石壁,转头感激地看了一眼司藤,终是死里逃生。

司藤见状,微微一笑。

其实咬伤叶良的这种毒虫,是一种常常被人提起、却向来十分隔膜的神秘毒物。

按照以前的流行说法,此物似乎是一种无脊椎类的软体动物,多藏身于蛇虫出没的南方湿热地域,体长约三到四寸,背部覆甲,有翼能飞。

头部生有一副状如蚊虫口器般的尖刺,善吸食血液,轻者头痛发热,口不能语,症状与伤寒极其相似,毒液入体,形成毒疮,若不对症救治,极有可能致死。

因而较多北方人去往南方,被其叮咬,以为是水土不服,患了伤寒,并没及时就医,导致身死异乡;

此类事件在近代医学落后之际是多不胜数。

之前所言无非就是身死而已,更为怪怖的是。

据丘山所言,此怪虫居然可以对人的影子下毒,所以哪怕行旅裹厚衣而行,丝毫不露半寸肌肤在外。

但只要影子落入河水,被怪虫所染,同样也会中毒,此方言论毫无依据,但正是表明这怪虫的恐怖之处。

怪虫毒性之烈,中毒者“十死六七”,换而言之,十个人结伴涉足该毒虫分布的区域,大约只有三到四个人能活下来,存活率不足一半,不可不谓其毒之猛烈。

在南方沼地,这无疑是最令人绝望的袭击者,含沙射影,无声无息,杀人于无形,几乎无法防范。

丘山曾说,这种怪虫自古至今一直都有,古人怀着深深的恐惧和愤恨,便将其命名为“蜮”,或以其奸似狐,又称为“短狐”。

因而演变出一个成语,将形容暗中害人的阴险手段为“鬼蜮伎俩”,即与此怪虫有关。

其实古人很早就留意到了“蜮”的危险。

据说当年屈原为楚怀王行招魂法事,于南方设下咒语屏障,阻止怀王灵魂飘往南方陌乡时,就警告说:“南地炎火千里,蝮蛇蜿蜒,山林险隘,虎豹出没,淫雨霖霖,短狐隐伏。”

将蜮同蝮蛇、虎豹一视同仁。

《诗经》也有记载说“为鬼为蜮”,鬼、蜮并举,足见其甚为邪诡。

尤其是《诗经》的提及,更是引起了后世学者的广泛注意。

作为儒家至高无上的经典之一,《诗经》提到的一切名物,无不为历代经学家反复研究解读。

因此留下了大量关于蜮的资料,给了我们接近并揭示这种怪虫真相的机会。

提到蜮时,先秦的种种资料,大多语焉不详,譬如《左传》只有简短的一句“秋,有蜮,为灾也”。

这是说鲁庄公十八年(公元前679年),鲁国境内出现了大量的蜮,泛滥成灾。

能毒影杀人,足以造成大规模死伤的毒虫泛滥成灾,照理说是非常严重的灾异,然而古史惜墨如金,不特毫无进一步说明。

连这些蜮是怎么来的,长什么样子,习性如何,更无记载如何祛毒避毒,此类一概缄口不谈。

这让后世学者很头痛,但也为一部分好作大言的学者创造了大开脑洞,似如今编造小说一般的机会。

关于“蜮”的传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