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清静经》,则顿悟性宗,而空诸相。
闻《心印经》,则自修命学,而炼内丹。
闻《救苦经》则主此一点光明,不沈地狱。
闻《生天得道经》,则为之双修福慧,径陟天堂,逍遥妙有之庭,游宴鸿蒙之域,一真不昧,万劫长存。
始焉因经以指迷,至此忘言而得意,譬若乘舟度苦海,到彼岸则舟无所施,持炬照迷途,归正道则炬将安用。
是谓经功之极致,亦为法会之大成。法众虔诚,闻经赞咏。”
果然有用!
念完这篇经文,白序感觉自己的意识突然来到一片无形无色无念的混沌之中,白序能隐约感觉到,这混沌中有某些东西正在凝固
“仰惟《太上生天得道真经》,乃元始天尊为一切天人显示修行之捷径也。
夫传道妙者,始於有言,终於无言,修天福者,始於有为,终於无为。
若此经者,顿渐之门双启,始终之理毕陈,实得道之筌蹄,升天之梯级也。推寻经意,用力工夫凡有六节。
入道之初,先持斋戒,以坚信心,一也。
广建福田,精修妙行,而不染着众缘,二也。
常持正念,使内想不出,外想不入,以除烦恼业障,三也。
保养真炁,使一身之中,太和充溢,内外光明,四也。
减节饮食,以养真元,遣鬼尸而绝嗜欲,五也。
净六根,空五蕴,以造虚妙,六也。
信能行此六者,则心凝形释,骨肉都融,可以游行太虚,纵观万化,然后见道体之全真,心之妙始於有为,而终於无为,至此而自然默识也。
亡故某苟能从事於斯,积学之功,日填一日,异时与群仙携手於五城十二楼间,逍遥自在,方悔遇此经之晚也。
用广发挥,更吟一颂:
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显修真。若归圣智圆通地,便是生天得道人。”
这里所说的东西很简单,就是白序向天道进行许诺,承诺若是自己成为天子后会保持什么样的六种德行,依次来使天地更加具备德行,使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好。
这些许诺原本都是肯定要遵守,白序也没有违背这些的想法,他所谋求的是更加重要的东西,不会因为自己的某种私欲而影响到真正的大事。
果然,听完这些的混沌都有些晃动,似乎是因为白序所说的而有些触动。
当然,白序自己心中知道,这不过是因为上官家将这个世界收到麾下后没有对天道进行清洗,使之还保留了混沌时期的底子。
此番话说完后,混沌的晃动也渐渐停止,接着整个世界竟然都开始吟唱一个声音:
“臣等仰惟三清上帝、金阙众尊、经筵所启三界真灵,咸望洪慈,俯垂洞鉴,向来讽诵太上五经功德,总用资荐亡者某魂,开发道性,拔度苦根,当愿闻《九天生神章经》,则知禀生受命之源,而修返本还元之妙。
闻《清静经》,则顿悟性宗,而空诸相。
闻《心印经》,则自修命学,而炼内丹。
闻《救苦经》则主此一点光明,不沈地狱。
闻《生天得道经》,则为之双修福慧,径陟天堂,逍遥妙有之庭,游宴鸿蒙之域,一真不昧,万劫长存。
始焉因经以指迷,至此忘言而得意,譬若乘舟度苦海,到彼岸则舟无所施,持炬照迷途,归正道则炬将安用。
是谓经功之极致,亦为法会之大成。
法众虔诚,闻经赞咏。”
来自上天的吟唱结束,眼前的所有混沌竟然都凝结成一枚金戈之剑。
白序知道这是混沌时期天子要真正掌握的东西。
玉后世天子需要掌握的玉玺不同,在混沌时期人族天子要面对的危险数都数不尽,若是不掌握武力,只怕没有镇压世界的能力。
当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白序就明白,自己的大事已经成了。
还没等白序伸手接过金剑,这金剑就迫不及待的钻入白序的丹田之中。
他随之一愣,但很快就明白了是什么原因。
在这个世界,江山社稷已经没有主人很多年了,这金剑也不知道天道什么时候可以醒来,能先出去肯定是要先出去的。
不过这金剑真正的想法肯定还是偏向天道的,若让它出去遇见那种什么都不知道的本世界之人,肯定是要被蛊惑一番,将帮助天道醒来视为头等大事情。
当然,这东西遇见了白序,肯定是没有什么机会了。
白序手段多着呢,收拾不了作恶的天道,收拾不了为祸的上官家,还收拾不了你一个小小的金剑?
当然,虽然心中是这样想的,但白序还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金剑的存在,他这一路辛苦就是为了这么个东西。
随着白序将金剑完全接纳,整个世界都好像停滞了一秒。
斗法的道人,处理政务的官员,嬉戏作乐的昏君,耕作的老农……
整个世界都感觉从这一瞬间开始,好像有什么东西变得不一样了些。
昏君愣了愣,看向身边陪酒的美人:
“寡人问你,你感觉到什么没有?”
美人愣了愣,胆战心惊的努力奉承了昏君一番。
昏君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便又问了他人。
可是问了一圈,只得到了所有人的奉承。
这时他感觉有些无趣,想着或许是自己的错觉,便挥手示意将这里的所有人全部处死,将大殿清洗后又开始饮酒作乐。
反正他父亲是百草大宗的仙师,没人敢对他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