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改变国运,论割韭菜
在昨晚半夜中,朱由检就收到了孙传庭的最新战报。
朱由检从睡梦中被叫醒,看了战报后,朱由检便再也睡不着了。
实在是太兴奋,太激动了,毫无睡意!
从穿越来的那一刻,朱由检就在筹谋这件事。
为此,朱由检之前做出了太多的准备,钱,粮,人。
为此,朱由检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不仅要忍着不向官员士绅和军头们大动干戈,也要争取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
还要咬着牙向九边士卒提供大量的军费。
即使朱由检很清楚,自己辛苦筹集来的军费拨下去后,有相当一部分都必然会进入各级军官的腰包。
也要坚持这么做。
这么多的军费啊,朱由检很心疼。
这么多钱,如果全部拿来自己编练羽林军,那得编练多少羽林军了啊|!
但是,现实情况不允许。
若是皇帝不顾九边八十万士卒死活,有钱粮要先编练自己的羽林军。
必然会激起九边士卒的愤慨,激起九边军头们的警惕和反弹。
必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来提醒皇帝。
必然不可能坐视皇帝安安稳稳的编练出大几十万的羽林军出来。
军头们很清楚,若是皇帝编练出来了大几十万的羽林军,等待他们的结果是什么。
所以,在编练羽林军之前,朱由检需要先安抚住九边士卒。
至于九边军头们,朱由检知道一些银子是很难收买他们的。
但是只要底层士卒们被皇帝收买安抚住了,九边就稳了一大半。
没有大量底层士卒的支持,即使军头们的家丁才是核心精锐,也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毕竟豢养精锐家丁也是要消耗很多钱粮的,他们养不起太多。
此时,皇帝才能在有余力的条件下小规模的编练一些自己的军队。
温水煮青蛙,一步步的壮大自己。
而在这个过程中,九边军头们不敢有太大的异动,皇帝的力量就能不断的增强。
等到皇帝的军队力量足够强大后,九边军头们也彻底失去了搞事的勇气。
言归正传。
虽然朱由检为剿灭陕西还为彻底成势的流寇准备了充分的钱粮。
但是能否真的成功剿灭这些流寇,要花多少时间,效果如何,朱由检是没有把握的。
因为朱由检手下缺乏能够及时派上用场的能征善战的军队和将帅。
启用此时在用兵上还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孙传庭,也是朱由检不得已而为之。
朱由检就是在赌。
输了,也就是和历史上一样,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赢了,朱由检就赚大了。
流寇就在还没有彻底崛起之前被消灭在了萌芽中。
紧接着在安排上大量的钱粮赈灾,消除流寇萌发的土壤。
几乎就能彻底解决掉导致大明直接灭亡的灾患!
没有了如同历史上那般给大明扯后腿不断给大明放血的流寇。
即使外有强大的军事集团建奴,即使后续朱由检不做任何事,大明也不会像历史上那般这么快灭亡了。
这是真正的改变了大明的国运!
没有了流寇的掣肘,接下来朱由检想做什么事也能放开更多的手脚。
不会再像之前那般如此的瞻前顾后束手束脚了。
即使在面对文官集团与士绅集团和权贵集团以及军头集团,朱由检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第一个心头大患基本上已经彻底解决了。
只要接下来的粮食到位,赈灾工作不出太大的篓子,流寇将不再会死灰复燃。
但是也不代表朱由检接下来就可用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有些东西暂时还是不能动,面对有些敏感情况,该忍的时候还是要再忍忍。
还差一步,只要自己的羽林军编练完成了,经历过了战火的考验。
才是朱由检彻底放开手脚搞大事的时候。
直到天亮,朱由检才平复了孙传庭送来的好消息造成的激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