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国库再入账,勋贵恐慌
大事已定,朱由检快刀斩乱麻。
锦衣卫加急审讯后,就直接定罪。
这一次涉及的官员数量比上一次略少,但是也有五六十人。
这五六十人全部定为死罪,其家人流放,没有搞牵连诛杀。
同时此案也限定在了此次行贿买官范围上,没有搞扩大化。
若是搞扩大化,那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个范围就不好控制了。
现在还不是大规模清理蛀虫的时候。
即使如此,此次抄家也再次获得了三百万两银子的钱财,归入国库。
这笔银子自然也全部划入到了军费专款中。
如此,国库中的军费专款在消耗之后还剩下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足以再支撑九边十五个月的军饷开支了。
国库的军费专款如此充裕,朱由检也有考虑过是否取消之前万历皇帝增加的辽饷。
虽说每亩田地只是多交九厘银子,但是加上官吏们的不断加码盘剥,对于百姓的负担可是非常大的。
此时若是皇帝下旨取消辽饷,能够极大的减轻百姓的负担,皇帝能够收获一大波民望。
但是想想,朱由检暂时放下了这个念头。
现在还不是时候,还是在苦一苦百姓们吧。
国库这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看似很多,但是也就只能支撑十五个月而已。
若是取消了辽饷,那辽东每年的五百多万两银子的专项供应,就得从这其中支出了。
极大的缩短了这笔军费专款的支撑时间。
再等等,再等等,或许再过个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时机就成熟了。
此次国库虽有大笔银子进账,但是作为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却没有感到开心。
因为这些银子没有一分是他这个户部尚书能够支配得动的。
好在,之前前任争取了三百万两银子。
暂时也不至于揭不开锅了。
这一次皇帝再次对官员们举起屠刀,让京城的官员们极度缺乏安全感。
变得老实了许多。
但是皇帝如此酷烈的行为,也让文官集团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
一股暗流在文官集团中逐渐的汇聚着。
但是,皇帝交代的改革任务也要真正的花点力气去推进了。
施凤来再次恢复了当初大张旗鼓入驻京营亲自监督京营的整顿工作。
这一次没有任何的侥幸了,施凤来也不再考虑什么得不得罪人。
针对京营中存在的各种痼疾,施凤来铁面无私的推进着。
明明前一日成国公才代表勋贵集团于施凤来达成了协议,连二十万两银子都支付了。
怎么第二天,施凤来就翻脸不认人了?
难道是还嫌给的银子不够?
但是,宫里的消息很快传来,陕西战局逆转,文官再次大败。
为了保命,这些文官大臣不惜连自己的羽翼都给出卖了,哪里还顾得上勋贵?
至于之前给施凤来的那笔二十万两银子的巨款,也都进入了国库之中。
这一刀看来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了。
甚至,此前他们筹钱贿赂施凤来的事必然也暴露了。
还有,若是施凤来接下来再继续深入整顿京营,还将会暴露出来更多的罪证在皇帝面前。
当今陛下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没看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内,被皇帝砍掉的文官脑袋都快两百颗了么。
谁又能说得准,当今皇帝不会向勋贵们举起屠刀呢?
一时间,京城的勋贵集团们恐慌起来。
京营整顿后,他们一年就少了五六十万两银子的进项。
而且,还有一个张瑞图也终于展开了清查顺天府田亩的实际行动。
顺天府的田亩中大部分可都是被勋贵们侵占了的。
一旦田亩清查真正的落实下去,他们的田产得缩水大半。
这两项加起来可是真的伤筋动骨了。
再加上皇帝随时可能落下来的屠刀。
京城的勋贵们可谓是愁云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