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坏消息不断,皇太极有压力
这次孔有德的新战术成功给陷入困境的明军打开了新的方向。
这其中有许多讲究,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小股部队。
但是也需要许多其他条件的配合。
比如战场选择,需要向敌人分布在最外围的小股人马下手,避免陷入敌人的包围便于撤退。
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情报工作。
还需要提前安排好撤退路线,撤退路线要隐蔽,同时也要便于阻击,避免被敌人缠上。
要迅速解决战斗,迅速撤离,避免敌人援兵赶来。
打完一场战斗,下一次就要换一个较远的方位再次下手,让敌人没有规律可寻,防不胜防。
而这种战术也只能在敌后并且山多的地方才适用。
在敌后,可以不用顾忌失城失地。
在山多的地方便于行军隐蔽和撤退,阻挡敌人的追击。
后续,皮岛明军进入朝鲜战场的队伍从分散转为相对集中。
共分为三支队伍,每支队伍两千人。
数日时间内,连续多次对建奴展开了行动。
由于情报工作做得好,所以每次行动都能有收获,并且能够做到全身而退。
经过数次对建奴的打击后,再次收割了六百颗建奴首级,而明军自身也损失了一千多兵力。
但是明军损失的兵力可以及时的从皮岛进行补充。
而建奴损失的兵力却一时半会儿难以得到补充。
且,限制明军兵力投入的是战马,经过屡次与建奴作战,明军能够不断的缴获更多的战马,有了更多的战马后,明军可投入的兵力就能更多。
且,在战斗中,明军经过战火洗礼能够迅速成长,战力提升。
越战越强!
而建奴只能被不断的削弱。
在阿敏率领建奴大军踏入朝鲜一个月的时间里,汉军损失了两千人马,真奴损失了一千六百人马、
没有发生一场成规模的大战,就被明军零敲细打的消灭了三千六百兵力。
而阿敏的兵力也只剩下了一万四千人。
但是他的任务却只完成了不到一半,并且越往后,他们抢掠粮食的进度越慢。
明军神出鬼没的,让建奴不得不再一次集中兵力,缩小活动范围和频率。
大大降低了抢掠的效率。
阿敏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泥潭中,进退不得。
进就是继续在朝鲜大肆抢掠,并且要继续深入朝鲜,但是如此就要继续承受明军的不断袭击。
并且随着明军新战术的屡战屡胜,大大的刺激了朝鲜军队。
朝鲜军队也放弃了正面防守战术,学习明军搞偷袭。
瞬间,阿敏感觉到周围的压力大增,出去抢掠粮食的队伍不断的遭到各种袭击。
他们能够活动的空间被不断的压缩。
实在是搞不明白,为何这一次征伐朝鲜的情况与上次截然不同。
每天都有兵力的损失,少则一二十个,多则一两百个。
朝鲜就像变成了一个大磨盘,一点一滴的将阿敏打磨。
每在朝鲜多呆一天,阿敏的兵力就会多损失一分。
但是要退,阿敏也难以下定决心。
首先就是此次任务未能完成,而且还遭受了巨大损失。
就这么灰溜溜的撤退,回去后必然会遭受皇太极的苛责,趁机打压。
而且,骄傲的阿敏何时吃过这么大的亏,不找回一点场子回来,实在是难以忍下这口恶气。
而且,一旦执行大撤退,那么之前在这个方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朝鲜不再惧怕大金,重新恢复大明藩属的身份,不仅不能为大金所用,反而还能威胁到大金的后方。
并且随着大撤退,这个方向上所留下来的驻军恐怕难以抵挡明军的新战术。
陷城失地,是很可能发生的事。
到时候,这个大后方就有了一股巨大的威胁。
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还是让皇太极去头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