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想要在海外开拓一片自己的天下,最好还是组建一支自己的船队为好。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与郑芝龙商议完毕后,第二日,朱由检就召见了京师的勋贵们。
自从上次皇帝提出了海贸的事情后,勋贵们这段时间就各自在做着准备。
甚至连南京留守的勋贵们听闻此事后,也纷纷上奏请求加入。
对此,皇帝自然也欣然答应了。
南方的勋贵们或许暗中自己就在进行着海贸生意了,但是此时皇帝出面组织勋贵们海贸。
南京留守的勋贵们也要表态一起玩,不能被皇帝给抛开了。
这段时间里,这些勋贵们都在到处搜罗合适出海的海船,以及船员人手,还有准备了不少出海的货物。
就等着皇帝下令一起出海了。
虽然勋贵们已经很努力的去收集海船了,但是大明长期禁海,海船纯量本就很稀少。
而且大多都被南方集团给掌握了,剩下的部分也主要集中在大明水师中。
所以,费尽全力,勋贵们一起加起来也就收集了不到一百艘海船。
平均下来,每一家勋贵手里的海船还不到两艘。
而大明造船的工匠也已经大部分都被皇帝提前给征调了。
也很难找到船匠打造新的海船。
这一次据说天津港来了一大支船队,顿时引起了勋贵们的兴趣。
恰在此时,皇帝又集体召见勋贵。
勋贵们隐隐意识到,恐怕有大好事降临了。
之前陛下就承诺过会给他们提供出海的海船的,恐怕就是此次来到天津港的这些海船了吧。
都传言,出海一船货,回来半船银!
这上千艘海船出海,那得拉回来多少银子啊!
勋贵们此时脑子里充满了无限的幻想,满脑子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入宫后,当皇帝提出关于天津前来的船队的组建方案和股份分配后,顿时引爆了勋贵们的热情。
那可是上千艘海船啊,即使被皇帝与这支船队的原主拿走了五成的股份。
那也还剩下五百艘海船,平均下来,每个勋贵也能分配到近十艘海船的份额了。
十艘海船,出一趟海回来就是五船银。
能多两艘海船就能多一船银。
对于皇帝拿走了三成份额,勋贵们没有意见,即使有意见也不好表现出来。
但是对于郑芝龙还拿走了两百艘船的份额,就让勋贵们眼红了。
凭什么,一个小小的商贾之辈拥有的份额比我们堂堂大明勋爵还多的多。
有头脑发热的勋贵对郑芝龙拥有的份额发表了不满的意见。
但是这个苗头刚冒出来就被朱由检出手及时给摁了下去。
这些人简直就是见钱眼开,都不想想,这些海船原本就是人家贡献出来的。
还想得寸进尺。
有了皇帝陛下的力挺后,郑芝龙也安心了许多,这些勋贵简直就是吃人的老虎,太可怕了。
而勋贵们见到皇帝力挺郑芝龙,也收敛了不该有的想法,只能在剩下的五成份额中争抢。
看现场吵成一锅粥,谁也不想退让,朱由检也头疼。
干脆直接出面插手定下了一个规则,按照各自的爵位分配了一部分股份。
当然这些都是需要勋贵们拿出相应的钱财来交换的。
还剩下一部分股份,就直接比拼财力了,各自竞价争夺。
整整吵闹了大半天,才终于确定了各自的份额。
这些卖给勋贵们的五成股份,一共为郑芝龙换来了八百万两银子。
虽然也是一笔可观的收益,但是这些银子郑芝龙并不是很看重。
区区八百万两银子,也就是自己船队此前一年左右的收益而已。
本书开篇前五章进行了大修,几乎改的面目全非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回头再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