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被吓到了,割肉太疼!
百万漕工即将爆发的洪流危机,就这么被皇帝给解除了。
第一步,羽林军骑兵暗中潜伏南下,分散各自就位。
第二步,漕工即将爆发动乱时,及时出现阻止,并将其中居心叵测之辈揪出来。
同时也方便锦衣卫找到证据,将沿岸官府官吏给来一遍大清洗。
第第三步,招兵,给予漕工们一条出路,解决失去了饭碗的漕工们一部分生计。
同时也将其中的部分青壮给抽离了,降低了一部分隐患风险。
羽林军这次在漕工中招募士卒,优先挑选家中人口较多的青壮。
这样一来,一万五千名额就能辐射至少十万的漕工群体了。
不仅极大的降低了这十万漕工群体继续闹事的风险,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部分群体的生计问题。
家中有人在羽林军当兵,其他人自然不太可能再轻易被别人鼓动闹事了。
同时,当兵的家人寄回来的饷银,也能减轻他们的生存压力。
除了羽林军招募士卒这一招外,朱由检还安排新组建的皇家海贸商行前来招募雇员。
也鼓励勋贵们自己收集的海船前来招募船员,这部分又能抽离一万的漕工青壮。
还让山东巡抚袁可立在漕工中招募五千的士卒。
另外,还传旨在漕工中招募愿意种田的佃户,可以在北直隶给他们分配官田给他们租种。
四管齐下,直接就能解决近五十万漕工的生计问题。
看似百万漕工只解决了五十万人的生计问题,但是漕工的隐患却已经解决了九成了。
剩下的部分自然是继续干老本行,以运河为生。
虽然有了海运可以向北方运输粮食,但是目前的海运主要是从海外运输粮食到北方来。
大明南方的产粮暂时依然要依靠运河来向北方运输。
那五十万要分流去种田的漕工目前依然还要继续干老本行,将来再逐渐分流安排。
至少也还要在运河上再干两年,等北方彻底解除了粮食危机后再说。
即使到时候北方不需要从南方运粮食了,也有更多的海船走海路从南方向北方运输其他物资了。
但是运河的作用依然不可完全替代。
内陆的交通运输,依然还要依靠运河。
留下五十万漕工来维持运河的运转,差不多了。
在招兵又招工以及皇帝承诺将来给他们分配土地耕种后,漕工们沸腾的情绪终于安抚了下来。
这个消息也迅速传到了南方集团。
“好手段,真是好手段啊!”
“咱当今这位陛下真是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啊!”
同一个庄园内,南方集团的代表们再度聚集到了一起商议。
“皇帝对漕工动乱有所准备并不意外,漕工隐患是能够轻易就想到的。”
“可怕的是皇帝应对漕工动乱提前所做的这些准备真是一换套一环。”
“编练组建羽林军,招抚海盗从海外运粮,收拢勋贵做海贸,逼迫朝中大臣在北直隶进行田亩清查,重新启用袁可立主持山东事务再次展开对辽南的袭扰。”
“这一桩桩,一件件,现在看来都是皇帝在为应对处理此次的漕工动乱所提前做的准备啊。”
“通过这些准备,此次皇帝才能一下子就拿出这么多位置来吸纳安顿数十万漕工啊!”
“当今这位陛下实在是有些可怕,看看皇帝这几个月以来所做的事,每一件都是提前做了充分准备,所以每一次斗法中皇帝都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而且这些准备,更是一换套一环,让人很难提前从皇帝的这些准备中看出后续的其他图谋。甚至有些准备连我们都在事前难以掌握到。”
“妖孽,妖孽啊!”
叶姓老者感慨发言道。
对于叶姓老者的这番感叹,在场其他士绅们也深有同感。
当今这位皇帝可是才十几岁啊,登基也不过区区数个月。
但是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换套一环,思虑缜密,比之活上了数十年的老狐狸都还要老辣。
这不是妖孽是什么?
若是此时朱由检在场听到他们的感慨,必然是不认同的。
这些所谓的准备的初衷可不是为了专门用来对付你们的。
而是朕为了对付辽东建奴,为了筹集到更多粮食赈济北方灾民的。
即使是北直隶的田亩清查,当初也只是在你们的逼迫下迫不得已展开的反击手段罢了。
朕没那么聪明,提前这么早就算到了当下的一幕而苦心积虑的做好这么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