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了,真是不一样了。
展现出来的那股精气神让人感到和舒服,也让许多人心生向往。
三个月的基础训练后,就需要进行战阵演练了。关于这一点,朱由检不是特别的重视。
因为在朱由检的计划中,羽林军将来是以火器装备为主的新式军队。
战斗方式也不一样,以火炮和燧发枪进行远程攻击为主,而不是近战肉搏拼杀。
只不过,目前由于时间太紧迫,新式火炮和燧发枪还没有完全研制成功,无法装备羽林军展开训练。
也只能先让羽林军按照这个时代的战争方式进行一些训练了。
到时候在战场上也能发挥一些作用。
毕竟此时的火炮与燧发枪不能与后世相比,无论是在威力、射程以及射速上都还很落后。
或许还不能做到完全阻挡住敌人的冲锋,被敌人冲到近前后依然要与敌人进行近身肉搏战斗。
关于这一点,朱由检直接拿出了这个时代经过检验的练兵方式,戚家军的练兵方法。
也并没有完全照抄,只是从其中摘录了一部分对于士卒近战演练的部分。
因为朱由检计划给羽林军装备的武器不同,所以不能完全照搬戚家军的训练方式。
三个月的基础训练给羽林军士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体能、纪律还是识字。
之后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任何方式的实战技能训练都要容易得多了。
虽然这两万五千的羽林军士卒的训练只是完成了一半,但是最基础的训练完成了。
后续部分的训练可以放出去到其他地方再练也没有太大影响。
而且,这两万五千人还可以作为种子,撒出去再招募更多的士卒以他们为基础进行训练。
对于这两万五千人,朱由检的安排是,留一万人在京师,同时再从民间招募四万新兵进来,把京师的羽林军补充到五万人。
派八千人去南京,以这八千人为基础,配备已经去了山东的两千骑兵,再在南方招募四万人,补足五万人,就驻扎在南京进行训练。
剩下七千人驻扎在济宁,将从漕工中招募的一万五千人补充进来,再招募三万新兵,加上剩下的八千骑兵组成五万人的规模一同训练。
如此以来,羽林军的规模就扩充到了十五万人的规模。
朱由检现在不缺钱,有钱了就要使劲的花,将这些银子转化为自己的真正实力才是正道。
虽然这十五万人中只有一万骑兵具备实际的战力,但是朱由检相信经过半年左右的训练后,其他十四万人也能初步形成一些战力了。至少能够听从号令,队形整齐。
戚家军当初成军与倭寇战斗也仅仅只是经过了两个月的训练而已。
若是到时候朱由检的新式火炮和燧发枪研制成功并大规模打造装备羽林军,那么羽林军的战力就能原地起飞,提升数个档次。
这次朱由检调遣羽林军南下,在南京和济宁分别驻扎训练,以及调遣十五万边军南下在济宁和归德府驻扎,主要目的在于威慑。
五万羽林军插入南方集团的心脏之中,二十万大军陈兵在南北分界线上随时可出动南下。
如此布置,看南方集团的那些纸老虎们可还敢继续跳?
到时候,若是北方有变,驻扎在归德府和济宁的这二十万大军也可随时北上御敌。
与南方集团的这一战,至少在短时间内大概率是打不起来的。
南方拿什么与这二十万的精锐边军打?
当初区区数十个倭寇就能一路杀到南京城下,可想而知南方的军事力量腐烂到了何等程度。
即使他们有什么小动作,躲在乡下庄园中暗中练兵,也成不了气候。
时间拖得越久对朱由检越有利,等十五万羽林军练成并装备了新式火炮和燧发枪,南方集团暗戳戳练出来的乌合之众拿什么来拼。
求月票,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