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吏改官,科举改革
“毕爱卿的认识很深刻,所以吏员这个问题又要如何解决呢?”
朱由检夸赞道,继续紧逼。
皇帝之心昭然若揭,但是大臣们却有些为难。
解决办法他们心中有,那就是将吏改为官,甚至将所有为朝廷办事的人都彻底打通上升的渠道,让那些从前没有升迁希望的底层吏员以及办事人员今后都有上升的希望。
让他们将对于钱财的追求转移到对于权力的追求上来,削弱他们与当地士绅勾结的基础和土壤。
虽然很明白解决办法,但是却很难开口说出来。
因为一旦成为官员的门槛降低了,他们身为官员的尊贵性也就大大的被削弱了。
地位降低是他们所不愿意面对的。
“诸位爱卿都是大明的精英,难道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都没有答案么?”
“是想不出解决办法,还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见现场沉默,朱由检语气骤然冰冷的质问道。
“陛下恕罪,臣等刚刚只是在思考解决办法,并非不想解决。”
“臣以为,应当彻底解决吏这个称呼,消除吏的存在,将吏甚至其下所有为朝廷办事的人统统转为官,让所有人都有继续升迁的渠道,以此便可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
黄立极立刻发言提出解决策略。
皇帝并非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只是希望由他们这些大臣提出来而已。
当今陛下武德充沛,陛下真的下定了决心要办的事,少有办不到的了,即使他们再不情愿,也无法逃避这个问题。
这些大臣虽然站在皇帝这一边,但是各自心里也都有一些小九九,朱由检也要适当的敲打一些,帮助他们清醒一下头脑。
既然无法逃避,那就索性说个彻底,已经上了皇帝的贼船,也只能跟着皇帝一条道走到黑了。
“好,黄爱卿这个建议很不错,其他爱卿可还有什么补充的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吗?”
朱由检大声称赞道。
“陛下,若是全改为官,那当下的科举制度是否就不太适用了?毕竟以前只有举人以上的功名才能做官的,但是举人以上的功名录取数量相比缺口就太少了。”
崔呈秀提出问题道,既然势不可挡,那不如索性彻底放开,还能捞取一些皇帝的赏识。
“臣提议增加科举的频率以及每次科举录取的人员数量,且只要获得举人功名即可授官,若是获得进士功名,那么授予的官职可更高一些。”
未等皇帝发问,黄立极就立刻提出解决方案。
黄立极所提出来的这个方案其实很不错了,但是朱由检并不满意。
功名这个东西对于读书人很有吸引力,也是他们头悬梁锥刺股努力读书的动力源泉。
但是,功名代表了特权,这也是虚弱大明根基的罪魁祸首。
“朕以为,目前的科举选材方式不太适合今后官员的需求了。”
“况且,士子们赶考太麻烦,对于许多贫苦人家来说,要千里迢迢赶考压力太大。”
“而且现在我们的官员缺口数量太大了,通过层层科举的方式效率太低,不利于我们快速解决问题,时间拖得越长,问题越多。”
“所以,朕觉得可以改善一下科举的形式。”
“我们进行田亩清查,导致了各地士绅们的抵触,不愿意入朝做官了,而现在的大多数秀才、举人和进士要么就是与士绅有密切的关联,要么本身就是士绅一员。”
“当下我们急需大量官员填充缺口,所以,这一次朕觉得可以向全天下所有识字的人进行官员招募,不论功名,只要能够通过一次考核,就能成为一名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