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臣们的反应不一样,朱由检得知流传在各个乡村的这些谣言后,就很快意识到了这些谣言的威力。
对此,朱由检在心中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事态的发展也依然远远超出了朱由检的预料。
没想到这种谣言竟然在全大明广大乡村之间都传播开了。
看来这些士绅们还不死心啊!
打蛇不死必被反咬,朕果然还是太心软了,没有在此前清查田亩的过程中直接狠心将这些士绅全部连根拔起。
朱由检目露寒芒。
不过,此前大明之外还有建奴这个大威胁在,也的确不适宜在内部大动干戈。
好在,就在给建奴定下的一年之期就快要到了的时候,建奴终于有动静了。
在八月初的时候,多尔衮终于再次回到了沈阳。
这一次前去探路,来回整整花费了十个月时间。
根据大明皇帝陛下的指引方向,多尔衮率着冲破蒙古人围追堵截的数百人一路马不停蹄的赶路。
在路上,也遭遇了一些危险,但是好在多尔衮率领的全都是骑兵,一人三马的配置,而且都是建奴的精锐,倒也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那些想要打多尔衮这股队伍主意的人最后都成为了多尔衮这股人马的养料。
在经过每日上百里连续赶路三个月左右之后,多尔衮已经抵达了距离沈阳有万里之遥的地方。
这个地方确实是很不错,大明皇帝陛下没有欺骗他们。
这里的土地和辽东的一般,也是黑色的,异常的肥沃,而且水草也很丰美,一望无际。
但是这里显然也不是无主之地,同样生存者不少强大的部落。
多尔衮见识了一番这里各个部落战士的战力,确实要比蒙古人彪悍不少,甚至这里也有不少蒙古人生存着。
但是与他带来的女真勇士相比,战力依然要稍弱一筹。
对此,多尔衮心中算是有底了,若是女真全族都迁移到此地,是能够在此地立足的。
到时候或许还能有很大的机会逐一征服这些部落,成为这片大明皇帝划给他们土地的真正主人。
在此地游离转悠了三个多月,将这片地区的大致情况打探一番后,多尔衮才带着人马返回。
一路风餐露宿,经过近三个月的回程后才最终重新抵达了沈阳。
一回来,多尔衮就将自己这次的探路情况立刻汇报给了皇太极,同时皇太极也吩咐人将多尔衮带回来的数百人分开各自询问,最终才确定了消息的真实性。
对此,多尔衮也没有怨言,毕竟这是涉及全族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皇太极如此做,才是真正的对整个族群负责。
消息得到证实后,皇太极就立刻开始进行最后的迁移准备了。
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发展,现在皇太极在所谓的大金国已然是已经能够真正的做到一言九鼎了。
对于皇太极的命令,即使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愿意迁移离开自己的祖地,但是也必须要去执行。
对于族群中的那些硬骨头,不愿意遵从皇太极命令的人,在这近一年之中也被皇太极分批分开的与蒙古和大明暗中默契的配合给清理掉了。
将那些人全部派出去在四方边境线上与蒙古人和大明军队进行一些小规模冲突,借机将那些顽固分子给处理掉。
正是因为皇太极表现的这么配合,不断的给明军和蒙古人送人头,大明才始终只是对建奴保持了强大的威慑压力,而没有进一步的激进行动。
但是,眼看一年之期即将到达,大明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表示了。
虽然大明的军队数量没有增加,但是建奴也发现周围的明军所装备的钢甲钢刀数量明显激增了很多。
建奴宁愿面对数量更多的普通大明军队,也不愿意面对数量更少的装备了钢刀钢甲的明军。
明军数量激增的钢甲兵,让建奴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好在,多尔衮及时赶回来了。
皇太极在确认了多尔衮带回来的消息的真实性后,就立刻派人前往大明,希望大明能够保持克制,他们立刻就准备大迁移了。
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皇太极还主动请求大明派出观察使进入沈阳,来亲自监督见证他们确确实实是在行动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