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水滴探测器
这种超级物质,以目前的产能,除了做特殊的升级之外,常规的金属,还是得依靠核密度的金属来解决。
虽然核与核之间的排斥比较低,可是在面对这种物质的时候,贴上去似乎也可以。
这种物质借助可以薄到极致的特性,配置上强大的各种材料性能。
长生把这种物质列为战略级的物质。
同时,所有的科学家再度盯上了粒子对撞机。
虽然这东西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级别的消耗,让人类社会都有点吃不消。
可是得到的这个东西是能够保命的啊!
特别是长生对于水滴的构造和设想,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如果一个物质密度达到了极致,那么是可以轻松摧毁任何硬度比它低的物质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让长生有了想法和行动。
当然,在这种修仙的世界,直接建造纯物理的,必然会被干掉。
那么就得对它进行实质性的升级,符文科技和常规科技的集合。
常规科技中,这个东西的核心肯定得是科技的核心。
这种东西的能量需求也低得吓人,何况在如此广袤的世界中,只有核能量是最简单的,能够轻松得到最大化的能量。
为了寻找到对应的科技体系。
无数的人力资源开始向着水滴探测器进入。
毕竟对比战舰这种东西,水滴探测器可以说是非常直接的作战单位。
这种东西的存在,让长生已经感受到了物质世界的极致。
当然不是最为极值的存在,却也是极致到不行的存在。
密度一旦进入到了中子级别,那么对应的质量会大到离谱。
为了配置好对应的质量,这东西必然得需要一个超级精密的系统。
无数的符文科技的大拿和基础科技的大拿开始对着这些东西进行设计和入手,快子探测器是必需的。
同时大量的对外信息探测手段也是必须的,在超级物质密度下,对外的探查也不能以常规的模式进行。
隐藏类符文也不能少,对应的还有动能装置和思维控制类装置,以及配合需要的量子计算机。
可是这么多的东西要融合在一个小小的控制器中,那么就得需要一些特殊的方式。
聚变装置自然不能依靠常规的冷聚变,只能采取极为负责的热核聚变,外面包裹的能量吸收护臂也得调整,改成全物质,这样逸散出来的辐射,还要用来转移作为粒子动能。
接着是对整套能量体系的运用,以及精神力的储存和采集。
在目前精神力充足的情况下还好,如果去到精神力完全不充足的区域。
那麻烦事就多了,同时这个里面还得让一个电子生命体配置一群光子生命体蹲在一起。
不是长生不想,而是光子生命体本身也能产生精神力,而且它们能够在其中生存和活动。
这样就能随时对事情进行处理,检测整个区域。
在电子生命体组作为绝对理性无法判断的时候,就让稍微有点感性的光子生命体去决策也是可以的。
至于说人类的碳基生命体,不是长生卡包不起它们,而是目前的碳基生命体无法适应那种生活。
对于碳基生命体来说,电子生命体和光子生命体,天生就是接近永恒的存在。
如今大量的科技体系中,都有光子生命体和电子生命体的参与,可是它们追求的更多是对生命意义的实现。
而不是对生命本身长度的追求,这也导致了两批物种完全不相同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水滴探测器中,光子生命体是一定能够完成对应的时间的消耗的,在它们看来,可以停止思考,只吸收能量转化成精神力。
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它们也能长期在一个地方蹲上千万年,这是种族的特殊性,这也导致了这种超级武器,人类的成员是不可能蹲进去的。
现在电子生命体和光子生命体的数量增长还是非常快的,长生思考了许久,想要布局整个洪荒,电子生命体和光子生命体都是必不可少的。
怎么做就很清晰了,长生开始把这种粒子对撞收集到的奇特粒子,开始用在水滴探测器上面。
一个又一个精密到极致的特殊的材料被制造了出来。
大量的研究课题也都是材料学和对应的水滴科技探测器。
这种集群类科技,需要大量的科技作为辅助,每一个难关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突破。
对研究人员的依赖也比较高,光是量子计算机的提升,就逼着人类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去做优化和总结。
把一个原来已经是巴掌大的量子计算机,为了在增加算力的同时,还要完成更加细小的精致化。
对应的多功能更是一点都不能少,这让所有的科学家都拼了命地往这块研究。
原来已经没有推进量子计算机小型化了,在感觉已经够用的情况下,再度推着计算机类科技向前跃进。
把这么强的算力丢到了对应的CG动画之后,还有对应的虚拟现实也是精细程度更加进一步提升了。
嗯,看某些视频的虚拟现实的时候从原来的8K变成现在的K了。
高层的人不说什么,底层的人是爽到了,配合大量的感知类传导装置,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了对应的美妙。
随之而来的是核聚变的再度小型化,之前装在高达身上的冷核聚变,要转变成更加小型的热核聚变,推动的科技水平也是逼着整个能源行业的人都快疯了。
以至于原来只有高达才有的核聚变动力装置,现在就连飞梭也有了。
这种科技和设计的提升,直接逼着实用类科技疯狂地前进。
任何一个科技都不是简单的某一两个科技的突破能完成的,而是依靠大量的积累,任何一个短板都会让对应的科技失去它前进的动力。
就像能源系统,电车的驱动类型,在电池技术没有突破之前,油车就是永远的正确。
电车出现的时间,和蒸汽时代是同步的,可是发展速度对比燃油车,差了不知道有多远。
直到长生当年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才完成了正儿八经的电车上路。
接着是各种探测器装置的改造,还有大量的数学家做对应的理论铺垫。
前部的冲击力泄力问题,这些都是研究的点。
时间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悄然离开,人类文明也在不断地前进,把目前已知的知识进行调整和修改。
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随着人类数量的持续爆发类增长,科技这块的发展也越来越凶残。
原来大量的人口被送到了更多的岗位和城市,优秀的人则更进一步地集中。
长生也没有什么办法,哪怕已经尽力在消灭阶级了,可是为了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地位正在和底层出现割裂。
目前这些割裂还是被上层压着的,没有让两者离开得太远,可是也引起了底层的不满。
只是这种不满是自身实力不足导致的不满,长生只是选择了压制,并没有去激发,也没有去推动,让整个文明的科学家的地位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