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向后方看去。
只见一股骑兵出现,这些骑兵,穿着金黄色战甲,战甲明亮的好似镜子一般,在反射在阳光。大约有三千人之多,却是冲击向赵军的尾部,然后冲击开来。
那些守护辎重的赵军战甲稀少,快速的溃败。
这股骑兵所到之处,将一个陶瓷罐子丢在辎重车上,然后点火射箭。
轰轰轰!
伴随大火在响动,很多的辎重车被焚烧起来。
李牧指挥大军扑灭大火,大火在熄灭,可辎重粮草被焚烧了七层之多。
李牧的脸色在难看,问道:“这股骑兵,来自何处?”
司马尚说道:“将军,这是东郡骑兵!蒙武将多数的步兵,驻扎在军营当中。骑兵却是多数隐藏在暗处,作为奇兵伏击我们!这股骑兵人数不多,仅仅是五千人之多,末将愿意率一万骑兵,灭掉这股骑兵!”
李牧沉默着,许久后摇摇头说道:“这五千骑兵,正是秦军的诱饵,用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若是追击,纵然我们取胜,也要花费大量的代价。不值当,继续消灭东郡秦军!”
司马尚点头应诺。
赵军继续在进攻,步兵在推进,长矛手指刺杀,弓弩手远程射击,回回炮远程打击;
秦军以辎重车为屏蔽,又是挖掘壕沟,建立夯土墙,开始拦截赵军,又是有重甲步兵,冲击在前方。
赵军每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战斗在持续,持续一天后,到了夜晚还未攻克秦军的防线。
可此刻,秦军开始修建第二道防线,准备持续抵抗。
……
到了夜晚的时刻,战场陷入黑暗当中。
秦军防备赵军夜袭;赵军也在防备秦军夜袭。
双方陷入对峙当中。
吃着罐头肉,李牧却是神情凝重,这样的推进速度太慢了。
取出木棍,在地上画着,在寻找着秦军营寨的不足。
“不好了!”
就在这时,一个骑兵走进来,神情慌张,身上颇为狼狈。
李牧问道:“发生了什么?”
骑兵说道:“就在白天的时刻,秦军发动了袭击,进攻我军大营,北线的大营已经被攻破。春平君率领残部,退守在西面的小山之上进行防御。秦人主力已经南下,救援向东郡的秦军!”
李牧听着,立刻呆愣着,说不出话来。
局势,比想象当中还要恶化。
此刻,他包围东郡秦军,却是啃不动,吃不掉,陷入夹生饭的局面。
可在北线大营,却是沦陷了。
蒙恬率领大军南下,救援而来。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李牧沉默着,不断思索着,反复对比着,不断计算。
许久后,李牧叹息道:“传令下去,次日拔营起寨,大军撤离北上……”
司马尚大惊道:“将军,你这是要放弃吃掉这股秦军!”
“对!”
李牧说道:“蒙恬比我想象当中还要谨慎,可比我想象中还要大胆。君上陷入危机当中,我们岂能不救。至于东郡的秦军,我们吃不下了。蒙恬行军速度极快,最多明天上午就是到了这里!”
“若是再撤离的吃一点,我们会陷入前后夹击当中!”
李牧叹息一声,说道:“我们走吧!”
……
次日,赵军收拾营寨,开始撤离而去。
蒙武居高临下,看着撤离的赵军,松了一口气。
“看来,我儿蒙恬快要来了,赵军只能选择撤离而去……我们活了下来!”
众人听着,立刻欢呼起来。
很多秦卒更是喜极而涕。
死里逃生,莫过于此。
砍掉敌人的脑袋,获得战功,这是很爽快的事情;可被敌人斩下头颅,成为战功却是很悲伤的事情。
蒙武松了一口气,清点军队只剩下五万不到。
原本打算追击而去,可还是放弃了。
秦军在收拾着营寨,在小心戒备。
……
在中午的时刻,秦军先头部队率先达到。
到了下午的时刻,秦军主力达到。
蒙武看向远方,看到了熟悉而稚嫩的身影民,正是自己的大儿子蒙恬。
“拜见父亲!”
蒙恬立刻上前道。
“你来了!”蒙武说道:“你也长大了,可我……”
想着那些被阵亡的秦卒,蒙武就是羞愧不已。
这一次,秦军伤亡很大。
他可以有很多的理由,可不能回避自己输掉了。
蒙武说道:“我们可合兵一处,北上攻击邺城!”
蒙恬犹豫了片刻,说道:“好。”
此刻,两军汇合大约是十五万大军,在兵力上的劣势消失了。
该大胆一点了。
况且,这次父亲伤亡巨大,若是不攻克邺城,很难交代的。
秦军讲究盈论,击杀敌人一千,自身伤亡一千二百,没有功劳,反而有罪过。可能会被夺取爵位,甚至一辈子边缘化。
这一战,父亲蒙武损失大。
必须要北上打下邺城,才好交代,才能掩饰秦军巨大的战损。
两军在汇合,整顿兵马,继续北上。
大军再次到了邺城。
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战似乎要再次爆发。
此刻,指挥十五万大军的,却是蒙恬,而不是蒙武。
尽管,蒙武是老爹,可此刻却要听着儿子指挥。
秦军并未渡漳河,而是驻扎在城外,等待着时机。
只是有骑兵出动,不断骚扰着赵军,同时有骑兵精锐分散开来,开始袭扰着赵国境内,开始焚烧着庄稼,破坏着房屋。
……
PS:感觉大家不喜欢看战争描述,可历史小说必然有大量战争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