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选择人才,人才也在选择君王。
七国君王也是内卷不断,竞争不断,从而吸引人才到来。
很多君王,能力不差。
楚王熊悍,今年为三十岁,比他还大了八九岁。
熊悍成为太子,已经有二十年,经历楚王的进行培养,在才能上即便不算是顶级,可也不差。
赵政翻阅着小册子,说道:“召见右丞相隗状!”
顷刻之后,一个老者走入大殿当中,下巴有着长长的胡子,气息威武当中,散发着霸气。
“你看看这些!”
赵政最递过册子。
隗状在翻阅着册子,神情在变化,说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在楚王完的时代,楚国专门与我大秦作战,导致大秦向外扩,多次受到阻拦;可现在熊悍成为楚王,却是放弃与我秦国作战,而是内部休养生息为主。”
“秦军可从南方撤离部分的军队,减少对楚国的防御,可调动主力北上,全力覆灭赵国。”
赵政说道:“这是好事情,可对楚国也有好处。楚国至少十年内,可以免于战争。楚国可利用这一段时间休养生息,继续民力。等到十年后,楚国会比今天更为强大。”
隗状说道:“大王,固然如此。可等到秦国覆灭赵国的时刻,楚国又岂能抵挡!”
赵政说道:“丞相下去,负责这一切吧!”
隗状告辞离去。
隗状在能力上,略显不足。
可他却是最好的人选。
虽然有了决断,可秦国的情报系统却是在行动,在观察楚国的变化。
在确定了楚国变故后,秦国也改变政策。
在南阳、南郡等地区,适当的消减兵力,很多民众归于田地,耕作为主,也是修养生息为主;而灭赵的秦军,主要是关中,巴蜀,河东,上郡等地。
山雨欲来风满楼,秦军在变化,赵国也是探查得知。
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赵偃终究是支撑不住了。
在内忧外患当中,赵偃去世。
在一片哀鸣当中,太子赵迁成为赵王,开始执掌着赵国的权力。因为赵迁年轻的缘故,春平君为辅政大臣,处理赵国的政务,成为赵国实际的掌权人。
同时,秦人侯谍开始造谣着。
在谣言当中,春平君与娼后有了苟且的事情,彼此在发生着美妙的关系。
同时,秦军在太原地区加大兵力部署,增加粟米储蓄,各种器械,诸多的铠甲在储备;同时在东郡附近,秦军也在加大的着兵力数量,很多精锐之兵就要从南部进攻在赵国。
赵国感知道情况后,也是调动着兵力前去对抗,防备秦军突然袭击。
……
走下马车,赵政在黄土地上行走,远方是巨大的水渠。
伴随着最后一步连接而成,郑国渠宣告完工。
这个耗费了秦国十年之久,损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无数,到了现在终于完工了。
赵政行走这里,看着奔腾的河水,眼中闪过兴奋之色。
水工郑国开始介绍道:“大王,这条水渠横贯在渭水的北方,全部长度为三百里,可灌溉四万多顷耕地,每亩地可收获一钟粟米,秦国每年可增加一千亩多万石粟米。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赵政笑道:“粟米增加这是好事情,可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为了现在的利益,吃断子绝孙的饭。保护环境如何?”
水工郑国说道:“在泾水的上游,植树种草为主,保护沿岸的环境,减少着粟米的损耗。在水渠的两侧,少部分以漫溉为主,可多数地区却是合理利用水源,减少对水源的浪费。”
开始说着一些专业性的知识。
赵政笑着点头。
也不着急,就在郑国渠附近巡游着,询问着附近的水文情况,土地的肥沃浅薄情况等等。
走着走着,路上遇到一个农民。
赵政说道:“停!”
马车停下来,赵政下了马车,四周的侍卫警惕的观察着。
赵政上前道:“老丈,最近可好?”
老丈眼中闪过畏惧之色,说道:“好,好,好!”
赵政问道:“最近粮食,可够吃?”
老丈说道:“每年要上交一般的粮食给朝廷,剩下的粮食勉强够自己家吃的!”
赵政说道:“那你早上吃什么?”
老丈说道:“早上,就是吃着粟米饭,里面夹杂一些野菜,还有糠皮。”
赵政低声的询问着,老丈神情当中有畏惧之色。
毕竟,这是一位官员,高高在上。
这位官员,不论是语气如何和蔼亲近,可本质上依旧是会吃人的狼。
开始的时刻,老丈语言还有些拘谨,可渐渐的开始吐槽着苦水,进入诉苦大会阶段。
赵政听着,一脸的尴尬。
接着,到了农夫家中,房子破破烂烂的,家中的余粮稀少,吃饭的时刻粟米加着糠皮,野菜等,有的时刻麦饭为主。
大秦的民众还在水深火热当中。
赵政在愧疚的同时,也是坚定了灭赵之心。
随后调动兵马,秦军兵分两路,南路大军从邺城出发,由杨瑞和、蒙武领兵进攻赵长城,攻击赵国的南部;一部有王翦率领,从晋阳出发,进攻平原,肥等城池。
南北两路大军,出动兵马大约为五十万之多。
若是加上运输粮食的民夫,还有其他的后勤人员等等,足足有百万之众。
秦国强大的国力开始运转起来,化为庞大巨兽,开始吞噬着赵国。
这样大规模的民力调动,对于秦国也是损耗巨大。
看奏折上,海量的资源损耗。
赵政也是微微头疼。
因为兵力多,损耗物资巨大,秦国也只能支撑半年之久,就得撤兵而去。
稍后,进入为期三年的修养时期。
……
“秦国来了!”
府邸当中,只有赵佾和李牧。
墙壁上挂着地图,地图上有着两军分布图。
赵佾说道:“将军,赵国有多少胜算?”
李牧说道:“胜算没有,唯有死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