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册封诸侯(12)
赵政观察着双方,在确定着双方的立场。
许久后,看向赵高。
赵高挥动着鞭子,在虚空当中抽打了几下,说道:“肃静!”
顿时,争吵的人群开始安静下来。
赵政说道:“此为国之大事,需要思索一二!退朝。”
说着,起身离去。
诸多的臣子也是陆续离去。
修改军功制度,这是国之大事。
不可能在一次朝会上,一次争吵,就是确定方案。
要反复的讨论,要不断的争吵,要让底层的民众也知道,到了那个时刻,才下定决定,最后拍板。
商君说过,人民愚昧,人民不配参与国家大事,人民只配被代表,不配有发言权。
赵政也是赞同这个观点。
可还是适当的让民众知道一点吧。
至少,不要弄成千夫所指的政策。
……
朝会结束,回到大殿当中。
立刻有侍女上前,直接送上食物。
品尝着食物,侍卫传来声音,说昌平君求见。
“宣!”
赵政开口道。
顷刻之后,昌平君到来,上前道:“拜见大王!”
赵政说道:“叔叔,可是吃了早饭?来人,送上食物!”
熊启说道:“臣恰好肚子饿,也不谦虚了!”
说着,寺人送上食物。
熊启开吃起来。
等到吃的差不多的时刻,熊启开口道:“精简爵位,弊端众多!大王,为何要如此!”
赵政沉默着,没有回答。
许久后,才问道:“寡人有王天下的决心,灭亡赵国只是开始,接下来会灭亡韩国,魏国,进而灭亡楚国?寡人欲灭楚,叔叔当如何选择?”
长痛不如短痛,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即便拖下去,也是意义不大。
熊启的父亲,是楚考烈王。
熊启,是楚国的公子,也是当今楚王熊悍的哥哥。
楚国,是熊启的母国。
熊启与出楚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同时与秦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王后芈倩同父异母的兄长,也是太子扶苏的舅舅。
他是站在楚国一边,还是站在秦国一边?
熊启听着,立刻沉默了,许久后说道:“臣也不知道!”
赵政叹息道:“叔叔,你也不好选择,那我就为你选择吧!灭楚之战的时刻,你最好不要参加,寡人也会适当给予伱贬职,罢免其丞相的位置,免得受到波折,这也算是寡人对你的保护。”
“扶苏的太子之位,想要坐稳当,离不开寡人的支持,可也离不开你的支持!”
熊启松了一口气,直接跪在地上,说道:“多谢大王!”
赵政说道:“你退下吧!”
熊启说了一口气,躬身退去。
至于劝说的事情,已经忘记了。
或者说,已经没有必要了。
“熊启,可靠吗?”
赵政微微皱眉。
秦国存在各种派系,未来还会延续很长时间。
按照地域划分,可分为老秦人派系,六国派系;
按照身份划分,可分为外戚派系,公族派系,武将派系,游士派系,投降者派系等等。
按照理念划分,可分为法家派系,杂家派系,儒家派系。
按照年龄划分,又是可分为老年派,少壮派,
这些派系彼此在斗争,彼此在合作,又是相互纠缠。
看似在这个派系,可本质上在那个派系。
睿智的君王,要尝试洞察人心,熟悉每个臣子,然后利用臣子做好事情。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人心太难猜了。
君王也猜测不出人心,干脆用着利益捆绑。
当彼此有较大的利益联系的时刻,背叛你,就是背叛自己的利益。
为了自己的利益,多数不肯背叛君王了。
熊启,是太子扶苏的舅舅,王后芈倩的哥哥,立场天生站在秦国这一边,他与太子、王后的关系紧密,几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是熊启在性格上太过感性,缺乏政客的冰冷无情。
这是一个巨大的优点,可也是一个巨大的缺点。
“罢了,扶苏还离不开舅舅!”
赵政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浮躁。
……
朝堂的争论在继续,朝廷的大臣在争论着。
又是在黑冰台的操作下,不断向外面扩散着,扩散到了底层。
渐渐的,底层的民众也是得知了。
只是底层民众却是平淡的看着这一切,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改革五大夫以上的爵位,与平民无关,何必操心这些。
吃糠咽菜的民众,没有必要操心肉食者的心思。
某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其实,这句话是错误的。
天下兴亡,士人和权贵有责任,至于底层的黔首,庶民,匹夫等没有责任。
因为天下是士人的天下,是权贵的天下,可唯独不是黔首和庶民的天下。
我爱国,可国爱我吗?
这一句话,说尽了权力的本质。
对于底层民众而言,天下是大明,还是大清,真的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吃苦受罪,都是吃不饱饭。为何为了士大夫眼中的天下,让匹夫去牺牲性命。当然了,只要肯加钱,民众还是愿意反清复明的。
“我想多了,商君是正确的,民众只配被代表!”
赵政得知情况后。
很快下了旨意,确定了军功受爵改革方案。
从今以后,就没有了左庶长,右庶长之类的。
军功爵位,也从二十级变为十二级,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亭侯,十一乡侯,十二县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