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到了引军西归的时刻,同时也是到了分别的时刻。
这第一个来向他道别的便是张煌言。
“陛下引天兵接应义军,臣痛感涕零。然臣曾奉鲁王为主,不可轻弃!”
三日前明军大胜,长江沿岸清军噤若寒蝉,张煌言便像朱肆提及此事。
对于张煌言这样的人才,朱肆当然不想放,规劝了几次不见效果,如今公开道别,却还是要做最后的努力。
“鲁王去监国之位,也是我大明臣子。朕今求你复归荆湘,非是为了夺鲁王所好,而是为了天下请你编练水师,玄着乃是国士,怎可为了小义而轻弃天下?”
张煌言闻言面有愧疚之色。
“臣虽才智浅薄,也愿为王驱,若是水路不畅,无法东出,臣不会做此姿态。
陛下要练水军,臣明白,所以麾下五千之众悉数归陛下调遣,罗子木等乃臣左膀右臂,熟悉水战,有他相助陛下,水师可成!”
“所以玄着是打算孤身出海吗?”朱肆语气里藏不住的失望。
“可是朕做错了什么事,让玄着迟疑?”朱肆再度追问,不相信张煌言的理由。
张煌言心中纠结万分,最后沉声道:“陛下天日之表,神武非凡,大明有陛下掌舵,当可中兴。”
“但是这天下少不了你,朕的蓝图里也不能没有卿。若是玄着担心鲁王,朕可发誓,但凡朕活着一天,绝不加害鲁王!”
朱肆如此剖心,让张煌言也是一阵感动,最后深吸一口气:“臣也有心与陛下共克时坚,然天无二日,人无二主,臣既认了鲁王为主,若无鲁王首肯,臣心不安,臣但求一个来去明白。
陛下既有两年之约,臣也有一言之诺,鲁王但有所肯,就算刀山火海,跋山涉水,臣也会赶赴长沙,但求为陛下执旗。”
······
到了此时朱肆大概明白了张煌言的想法。
他有一万个理由去长沙,归附朱肆。为了天下,为了百姓,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去荆湘,他可以理直气壮的无愧于任何人。
但唯独对于鲁王,不告而别,是失义,是失信。
正如他所言,他不能欺骗自己。
他张煌言一生但求活个清白。
而事实上水军的编练也如他所言,有罗子木还有五千水军作为骨干框架足够了。
“也罢!此去厦门,路途遥远,伱乃国士,不可犯险,且率领一千兵马,还有一些粮草辎重前往厦门。”
“陛下······”
张煌言有千言万语要说,朱肆阻止了,只是说了一句。
“你可以不忠于朕,但朕不可不忠于天下。这天下不能没有你张煌言,你且去,勿要让朕伤心了。”
张煌言闻言伏地三跪九叩,拜别朱肆。
天子西归,士子百姓景从,大小船只连营上百里,整个长江为之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