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诸位要擦亮双眼,这是“奏事”的人才跪,也就是当你要禀报事情才跪。
这种跪一般情况下就是跪一下,当朝臣下跪启奏后,皇帝大多数时候都会说爱卿平身,让前来奏事之人起来回话,和那清廷动不动就跪几个时辰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命令一方面是朱元璋厌恶文人,想要压压他们的气焰,另一方面能够加强皇威,让你禀报事情的时候跪一下,就是在提醒你作为臣子的身份,不要认不清自身的地位。
(这个之前作者君在写明廷朝廷会议时可能写错,不是简简单单的作揖,但那种跪绝非如清人那般长时间的跪,轻则跪的晕厥,重则跪的归西)
更为关键的,无论是《明实录》还是《明会典》,其中都未强制百姓下跪,也没提到各级官员在向上司禀报情况时需要下跪。
一般情况下,百姓们只有在上堂作为被告或者原告时才跪,这样就在无形中大大地提高了民族自信,让民间踊跃出了无数人才,使得明朝时的华夏科技远超世界水平。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被别有用心的清人给利用了,他们借题发挥,东拼西凑,张冠李戴,以偏概全之下,将一些看似正常的历史整合成一部“官方历史”——这部历史中,好似在明朝时期,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得跪,好似这下跪就是明人的一种本能一样。
至于当时就没有人会去主动质疑清廷的这种荒谬说法吗?那肯定是会有的,但是光是质疑有用吗?
质疑的再多,那提出质疑的人也只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罢了,那些清人虽然落后野蛮,但他们手里有刀,你想问问他这个史料真实吗?
他的反应是扬州十日够吗?不够的话,还有嘉定三屠?再不够的话,还有文字狱,所有和“明”字相关的事情,都能对你抄家灭族!
若是再不够的话,可以当众将你屈辱剃发留的那把金钱鼠尾辫强行割了,给你直接按上一个割辫余党的罪名,按照大清祖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直接砍了就行!
杀个一百万若是震慑不了天下百姓,那么就杀一千万,杀三千万,将那些有脊梁骨的反抗者全都杀完,剩下的软骨头,他们的后代经过八股文的洗脑,鲜少会真正地觉醒者。
即使真的有觉醒者,除非出现天命之人,否则在朝廷这股洪流面前,一个人就如沧海一粟那么渺小,又如何能抵挡住血腥镇压呢?
再加上一些史籍被篡改,史官在清代已经成了皇家御笔,这些不实的信息,在时光的岁月中,就成了从元朝开始,华夏人就有了跪拜习俗这个“历史”了。
画面一转,又回到了盛京之中。
此刻大殿之内,众人皆是议论纷纷,这叽叽喳喳的说了半天,大多都在用满语或者蒙语进行交谈,而在那角落处的那几头汉人不但没有机会插话,更是没有胆子插话。
经过一阵讨论后,皇太极特命多尔衮带着豪哥、多铎,率领三千精锐的八旗铁骑即日起向西而去,争取早日与那车臣汗部派出的使臣队伍汇合,务必将那枚传国玉玺完完整整地给带回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