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中灵田上成长了半年多时光,被精心呵护的青水灵稻。
今日,又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不像前两年,事事亲力亲为,但求一个稳妥的许长青。
在今年的种植面积扩大到十亩之后,反倒是彻底放了手。
将一应工作,尽数交由了山间杂役手中。
此时的他,正一脸严肃地站在灵田边缘。
注视着那一株株灵稻被收割,剥离稻种,脱去稻壳。
最终,化作一捧捧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灵米。
“老师,今年青水稻又是丰收。”
将一切有条不紊地安排完毕之后,许长青越过越发悠长的铁锁长桥。
来到断崖之上,向李桐汇报今年的情况。
“除了后面新营造的七亩灵田,可能因为灵机不太充裕的缘故,亩产只有一百余斤。”
“最初那三亩灵田的产出已经趋于稳定,保持在一百二十亩上下。”
“想来在明年新营造的灵田稳固之后,产量也会跟上来。”
如此叙说着,许长青的脸上露出一抹难以掩去的笑意。
不同于凡俗谷物,一亩地会有三四百乃至于五六百斤的产出。
作为需要种植在灵机丰富之地,且种植密度不大的灵稻而言。
一亩地能有一百斤的产出,已然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这是得益于许长青一手总结下来的无数经验,以及种种术法加持下。
方才得到的,傲人成绩。
比之目前种种宗门法脉当中,亩产七八十斤的产量,却是多了将近三四成。
若是这般消息流传出去,绝对会惹得无数人眼红。
但这在短时间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尽管已经在极力地扩大种植规模。
然而以留仙山眼下一年的产出,却也方方够了内部消化而已。
也就是今年,估计会有些结余。
但也有另外的用处,不会拿来售卖。
更何况,在留仙山的实力足够强大之前。
李桐本来就没有将此物轻易流通出去的打算,因为那无异于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听着许长青的话语,闲坐荷池旁阅读道经的李桐。
缓缓放下手中书本,抬起视线:
“哦?”
稍有意外的一道,继而赞赏道:
“看来这段时日,你做得不错。”
“老师谬赞了,这是徒儿应该做的。”
许长青没有因为眼下的一点点小成绩志得意满。
见识过李桐所讲述的灵植培育之道后,他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
眼下,不过是方方踏出了最简单的一步罢了。
后面,还有很多难题在等着他。
多年相处,早已经习惯了自家这个徒儿是个如何性子的李桐。
便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只是道:
“既然丰收了,那除了来年留种的。”
“便都安排下去吧,勿要落下了山中的每一个。”
“是,徒儿晓得。”
对于此事早有预料,往年里也是如此安排。
只不过不同的是,今年丰收,分配给山中诸位的灵米便相应也会多上一些。
同时间,他也会预留下来一部分,用作酿酒。
自家老师颇喜由这灵米与山间灵泉酿造出来的酒水。
作为徒儿,他自然会考虑周全。
心中分配事宜略一流转,许长青对李桐躬身行了一礼。
按照往常的惯例,此时他已经离开了,但在今天他有些迟疑。
“有什么话说就是了?”
看着一脸踌躇的许长青,李桐稍有些疑惑地说道。
闻言,那张越显俊朗的面容上闪过一丝迟疑。
从衣袖当中取出了几页纸张,紧握着,指节有些发白。
“老师,徒儿这些时日闲暇时常常下山,去山外殷师叔那里打些下手。”
“经过三年的不断忙碌,星落湖已经一一落成,而那些庄子也在相应的建设当中。”
“不过,对于这些灵庄周围的田地如何规划,尚且还未有定论。”
“基于此,徒儿有了些想法,写成了此册。”
言说间,他满脸心慌地将手中纸张递了出去。
听到这话,李桐顿感诧异。
二十七星落湖,以及与其相辅相成的灵庄、农田。
是殷本正极其大胆的设想,也可以说是顿时间难以轻易实现之物。
能走到眼下这一步,将二十七座湖泊初步落成,阵势大概勾连起来。
有这样的成果,已经让他大感意外。
在他的想法中,想要完全将它们统合起来,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故而,李桐根本就没有将那些此时还是荒芜一片的土地,放在规划之中。
上面种什么?
那些规划中的庄子里,目前连居民都填不满,又怎么会去思考这种事情呢。
但让他有些意外的是,许长青竟然有了些想法。
心中带着一份好奇,没有着急去否定。
李桐接过那几页纸张,细细观看起来。